大华村不养猪,干什么呢?怎样才能不仅实现稳定脱贫,还能够致富奔小康呢?这是在我心中长久思考的重点难题。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发现大华村紧靠桃花江竹海,有竹林19000余亩,竹林面积和成竹质量在全县都名列前茅,虽然近些年楠竹产业市场趋于饱和,但食用笋市场却异常火爆。大华村的山不高,岩石不多且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竹笋生长。于是,我们将这扶贫的“第三板斧”“砍”在了发展竹笋产业上。目前,大华村按照创建“笋竹林基地示范村”的目标,已经建成笋竹林1500亩。今年全村出产鲜笋80万斤,收入200余万元。我们又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林下养鸡”的模式。在竹林中散养当地土鸡,让鸡为竹林除虫害,鸡粪用来施肥,建立起了鸡和竹林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有效提升了竹林和鸡的附加值。村民莫间飞在工作队的指导下,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林间鸡舍已搭建完成,第一批小鸡正在茁壮成长,只待下半年上市出售,赢得好收成。如今,勤劳致富和科学致富的理念正在这个昔日的贫困小山村破茧成蛹,如雨后春笋般奋力生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顺利摘帽,全村正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我在日记中写道:“过去的产业帮扶,大多都是一些临时措施,只能暂时提高贫困户的收入,只有建立自己的支柱产业,才能让贫困户稳定增收,持久增收。”
如今的大华村不仅经济发展起来了,整个村子的生态环境也更加美好,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省级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随着大华村声名远播,一个更大的计划也在我心中逐步酝酿定型,就是做好“美丽乡村”四字文章,利用大华村竹林资源丰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村民饮用水更是达到了直接饮用标准的天然优势,搭载莫应丰的故乡、国家级“非遗”小郁竹艺和市级“非遗”大郁竹艺三块文化招牌,发展休闲康养、乡村民宿等产业,将大华村真正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国美丽乡村。(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