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彰嘉:从农民之子到政协扶贫工作队领导

陈彰嘉:从农民之子到政协扶贫工作队领导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彰嘉同志到政协后,分工负责政协机关扶贫工作。1995年11月2日,彰嘉召集赴宜章县南湾村建整工作队的三位同志进行座谈。彰嘉告别1、2、3组的乡亲后,来到村小学。1996年全省建整扶贫表彰大会授予省政协机关“建整扶贫优秀后援单位”称号,授予南湾建整扶贫工作队“优秀建整扶贫工作队”称号。6月11日彰嘉再一次来到东山村视察工作,听取汇报,帮助工作队总结工作经验,寻找差距,安排和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陈彰嘉:从农民之子到政协扶贫工作队领导

扶贫工作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的工作。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按照省委统一安排,省政协机关一直在宜章县负责建整扶贫工作。彰嘉同志到政协后,分工负责政协机关扶贫工作。为此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想方设法为贫困乡村的老百姓办实事、谋发展、排忧解难,着力提高他们的“造血”功能,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

1995年11月2日,彰嘉召集赴宜章县南湾村建整工作队的三位同志进行座谈。他语重心长地说,建设建整农村基层组织及扶贫奔小康工作是省委交给我们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惠民工作。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农业生产力相对滞后,农村贫困现象较为突出,要尽快改变这一现状,努力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奔小康的目标,就需要我们抢抓机遇,快速行动,切实改变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现状,使之尽快摆脱贫困,逐步走上奔小康的阳光大道。作为省政协的扶贫工作队,你们一定要恪尽职守,心系农村贫困百姓,一心一意为驻点乡村办实事、图实效、谋发展。工作中要严于律己生活中要甘于艰苦,决策时要顾全大局,图谋长远。特别是要注重党支部、村委会建设,创造条件为南湾村今后的发展和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打下坚实基础。最后彰嘉说,南湾村是政协机关的建整点,也是他的建整点,一个月后他一定去看望他们,希望他们有所作为。

12月13日,彰嘉来到南湾村听取工作队的情况汇报后,直接走家进户,访贫问苦,当他来到1、2、3组,看到老百姓洗衣、洗菜、浇地都是用一条小溪沟里浑浊的水,而且了解到这三个组的村民长期饮用这小溪的水,出现了一些聋哑人、小儿麻痹症病人和佝偻病患者。他充满忧虑地对工作队的同志说:“湘南一带石灰岩地形分布广泛,地下漏斗很多,水土保持比较困难,你们作为省委派来的工作队员,要时刻想到老百姓的疾苦,尽量改善老百姓最起码的生产和生活条件。1、2、3组120多户人家,要想办法建一座引水工程,资金我负责,春节前让他们喝上干净的自来水,这是硬性指标。”

1996年3月19日,蒙蒙春雨。彰嘉再次来到南湾村,他顾不上休息,直奔1、2、3组,看到这三个组120多户400多人饮用兼灌溉的自来水工程已按期完成,十分高兴。周围老百姓得知他们熟悉的彰嘉副主席又来了,纷纷围拥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向他表示感谢。3组66岁的盲人邓义樟老人摸索着来到彰嘉副主席身边,紧握他的手,噙满泪水地说:“感谢你们,感谢工作队。我这辈子喝了60多年的泥巴水,没想到入土之前还能像城里人一样喝上自来水!”

彰嘉告别1、2、3组的乡亲后,来到村小学。他看到村小学两层砖木结构的教室墙体已出现多处裂缝,他用手指量了量这些缝迹,最大的裂缝有5公分宽,他数了裂缝达19处之多,而且教学楼二楼的木板也全部跌落,100多名小学生还待在底层上课。他当即批评了工作队的同志,十分严格地说,我看到这一情况着实出了一身冷汗,一旦教室垮塌,100多名祖国花朵如果出现安全问题,我们将愧对南湾村的父老乡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脱困致富的基础,是南湾村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尽快建一栋教学楼,让学生有一个安全、敞亮的学习环境。在他的关心下,1996年9月4日南湾小学高标准教学楼及花园式的校园落成,南湾村的孩子们搬进了敞亮舒适的新教学楼。

彰嘉一年之内三下南湾,促成了学校、公路、水泥路、水泥灌溉渠道、自来水、林场、党员活动室的修建。“三下南湾送春风”是当地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誉。1996年4月20日,《湘声报》如实报道了彰嘉关心农村建整工作纪事。省委对南湾建整扶贫工作实地考察验收后给予了充分肯定。1996年全省建整扶贫表彰大会授予省政协机关“建整扶贫优秀后援单位”称号,授予南湾建整扶贫工作队“优秀建整扶贫工作队”称号。(www.xing528.com)

1996年秋,省政协建整扶贫工作由南湾村转至新华乡东山村、老塘村。彰嘉进一步开拓创新扶贫工作的思路,即“以点带面,辐射周边;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也就是说,从扶一个村改为扶一个乡,既要对驻点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有重点的扶持,又要对乡党委、乡政府的一些对全乡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意义的重大项目予以支持,同时,还要兼顾其他行政村的发展。这一举措实质上是培植该区域的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改变新华乡贫困现状,加速新华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为了实现这一扶贫战略思想,1996年11月上旬,彰嘉带着建整扶贫工作队成员两次到新华乡东山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情况,谋划长远发展。同时,他将这两次的实地考察情况报告送给省扶贫办,得到了省扶贫办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根据东山村扶贫的实际需要,彰嘉请来省农科院果木专家充实工作队的力量,帮助东山村确定水果开发基地并向东山村老百姓传授种植金秋梨的技术,为种植万亩金秋梨培训技术人员。

工作队刚进村一个月,彰嘉于1月7日就来到了东山村。他冒严寒,踏冰雪,翻山越岭察看村民正在新修的水渠和公路,并考察了有待开发的大片丘岗山地,而后与县乡的领导一道,对扶贫开发项目进行了认真讨论。6月11日彰嘉再一次来到东山村视察工作,听取汇报,帮助工作队总结工作经验,寻找差距,安排和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任务。9月9日至12日,彰嘉又一次来到东山村,他亲自选定东山村小学校址,亲自布置冬种萝卜,还给乡村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鼓励他们要有贫困志不短的气概,要抢抓机遇,借助工作队的推力,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奋发图强,尽快摆脱贫困现状,不断向小康、向富裕道路上迈进。同时,他希望乡村党员干部要精诚团结,振奋精神,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收集新信息,探索新路子,优化发展环境,带领老百姓打好扶贫攻坚战,使新华乡成为扶贫攻坚示范乡,东山村成为扶贫攻坚示范村。

2001年3月12日,东山村万亩梨树繁花盛开,彰嘉第20次深入省政协扶贫点,具体指导扶贫工作。当他看到这一盛景,喜不自禁,高兴得吟起诗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兴奋之余,他对县乡领导说,万亩金秋梨是新华乡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要把它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抓。新华乡总人口8000余人,人均拥有金秋梨地一亩以上,如果全部挂果,每亩收入3000元,也就是说人均年收入增加了近3000元。因此,今后一是要抓好技术普及;二是要精心管理,打造精品,推出品牌;三是要认真规划,建立示范基地,开拓经营思路。

几年来,彰嘉先后20多次到扶贫点,和机关建整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一道,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脱贫致富规划,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坚持进村入户,又注重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全乡整体规划建设,并先后从省直有关部门及有经济实力而又热衷于扶贫济困的政协委员那里争取扶贫资金1000多万元。使重点扶持的两个村(东山、老塘)和整个新华乡的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从1997年500多元提升到2001年的1300多元。乡政府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湘声报》等多家媒体以《三下南湾送春风》《为了东山老百姓越过温饱线》《万亩梨花扑鼻香》等为题,对彰嘉率先垂范,深入贫困乡村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民本业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誉。

(陈彰嘉,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节选自《“农民之子”陈彰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