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蒋孔吉的人生本来可以有另一种写法。
2002年机构改革,他从市粮食局办公室主任岗位上离岗退养。近12年正科级干部,4次获得商业部和省市科研成果奖,也算小有成就。按常理,他完全可以就此颐养天年。
妻子劝蒋孔吉在家好好休养,远在深圳的女儿想接爸妈到深圳享清福,做锰矿生意的战友也多次拉老蒋合伙开矿,一起发财。
但蒋孔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想,自己才52岁,离岗退养了在机关发挥不了多少作用,在农村或许有自己的用武之地。2004年初,老蒋主动请缨,“抢”下一个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官位”。从此,他开始了在道县大井村、彭家村和东安县溪源村三个驻点村连续7年的漫漫扶贫路。
道县祥霖铺镇大井村是永州市粮食局牵头扶贫的特困村。村里都说:“大井村,大井村,种田要靠天河水,半月不下雨,男女老少都掉魂。”2004年,全村230户870人,三分之一多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村里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由于经济落后,支部没有凝聚力,之前村党支部由还不是党员的村主任主持工作。
记得刚来大井村时,蒋孔吉开会号召村民搞产业开发,得到的多是冷眼和疑虑。
村民们抱怨说:“开发开发,开了没‘发’!上次来个(扶贫工作)组长,说要种李子。水的问题不管,过不了多久,(工作组)人走了,树死了;再换个组长要种烤烟,发水了,苗淹死了。”
面对疑惑的村民,他下定决心,不管工作队有没有期限,他一定要把这村子带好了再走。
在村民会上他放下狠话:“你们不富,我就不走!我和你们一起吃住,一起干,只要你们跟着我走,不把你们带入阳光大道,日后你们可以指着我骂娘!”
在蒋孔吉眼里,说到就要做到,要做就要从自己做起。(www.xing528.com)
2005年1月,大井村扩建一口大山塘,需要放水清淤。寒风凛冽,谁都不愿下塘。
“你们不下,我下去!”55岁的蒋孔吉一头跳进刺骨的寒水里。
干部党员带头,村民一个个下塘干了起来。3天时间就把山塘清理完毕。
群众心里热起来了。蒋孔吉顺势带他们到广西恭城县红岩村参观。看着人家大兴产业,个个发家致富,村民们再也坐不住,脑子开窍了。
经过两年打拼,村里修渠道4公里,村道7.6公里。扶持种植纽荷尔脐橙1600亩,烤烟500亩,培育养猪大户22户。2006年人均增收2163元,80多户特困户脱贫。
2006年,市粮食局建整扶贫点移到道县四马桥镇彭家村;2008年,转移到东安县溪源村。一个是有名的难管村,一个是市级贫困村。
蒋孔吉再度请缨,又连续干了5年,让两个村彻底改变了面貌。
7年间,他足迹踏遍驻点村的山山水水,扶贫硕果惠及千家万户。据测算,在双牌县塘底乡,道县大井村、彭家村和东安县溪源村扶贫期间,他共走访村民2000多人次,培育种养大户200多户,发展专业种植3000多亩,争取项目资金、扶贫资金2000多万元,帮助村民修公路20多公里、修渠道30多公里,新增旱涝保收水田4000亩,为群众办实事上百件,使100多户特困户脱贫,使3000多村民每年增收1300元以上。
连续7年驻村,他创造了永州乃至湖南的四个“扶贫之最”:驻村工作时间最长,扶贫资金的投入产出比最高,村民每年增收最多,群众的受益面最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