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东省梨产业问题与发展建议

山东省梨产业问题与发展建议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化水平较低是目前我省梨果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省的梨果生产多以家庭为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缺乏有效的组织。我省梨果商品化处理比率低,只占总产量1.5%左右,且缺乏冷链流通。生产成本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落实,才能实现我省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梨产业问题与发展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品种区划,发展品种存在盲目性,在次适宜区和非适宜区仍有大量栽培。究其原因,主要是在1984年水果市场放开以后,由于梨果生产效益较高,次适宜区和非适宜区果农不顾当地的生态、社会经济条件,违背适地适树原则,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另外,在适宜区缺乏品种区划,盲目发展不适宜与不适销的品种。

品种结构不合理,与市场需求不适应。目前我省梨品种组成方面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按成熟期,晚熟品种多,早、中熟品种发展较少;按用途,鲜食品种多,加工品种较少,鲜食品种栽培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95%以上,而加工品种不足5%,致使梨加工企业没有稳定的优质原料供应基地,加工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不利于梨加工业的长足发展;就果实色泽而言,绿黄色品种种植得多,有色梨发展较少。这样的品种结构导致成熟期过于集中,市场销售果品色调单一,采后市场销售压力大,梨果售价较低,生产效益提升难度较大,致使产业低效运行。

②栽培制度落后,果园基础设施差。栽培制度落后,密植梨园占的比例大,管理困难,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目前我省梨园普遍栽植密度在33株/亩以上,栽植过密,田间枝量过大,郁闭现象明显,内膛成花结果能力弱,既不利于产量的提高,也影响果实品质的提升。另外,果园基础设施差,水、电、路、渠不配套,机械化管理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亟需省力化的综合配套技术与机械装备。

③果实品质低,市场竞争力差。我省梨果整齐度差,果形不正,绝大多数未经采后商品化处理,色泽差,且果肉石细胞稍多,风味偏淡,优质果品率偏低,不到50%,高档果率不足10%。目前我省梨果实品质差的主要原因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梨果生产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片面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导致梨果实含糖量降低、风味变淡、耐贮性下降;授粉不良,果个偏小、果形不标准;采收过早,表现不出品种原有风味,影响果实品质;多数果园土壤肥力降低,造成树势衰弱,产能下降;部分果农仍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剧毒、高残留农药,造成果品中农药残留量偏高,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另外,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也是造成果品质量不高的原因。缺乏拥有名牌、经营规模大、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更缺乏在国内外果品市场上享有盛誉的名牌产品,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差。

④梨产业化水平比较低。产业化水平较低是目前我省梨果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省的梨果生产多以家庭为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缺乏有效的组织。分散的生产经营不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无法组织标准化生产。而且,市场信息不灵,竞争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致使梨果生产难以形成规模,果农持续增收难度大。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正规化的包装和清选分级设备,大多数果实实行自产自销,混级贮运,导致果实品质差异较大,丰年果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种梨的积极性,进而又制约了果品企业的发展。

⑤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水平低。我省梨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如在贮藏、保鲜、运销等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省梨总贮藏量不足总产量的30%,而且主要以土窑洞、冷凉库等土法贮藏,普通冷藏仅占总贮藏量的25%,气调贮藏只有3%~5%。我省梨果商品化处理比率低,只占总产量1.5%左右,且缺乏冷链流通。而发达国家在果实采收后进行精选、分级、清洗、打蜡、防腐保鲜、精细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并采用气调贮藏法在现代化的机械恒温库中冷藏,用冷藏车运输,在冷气货架上销售,优果率高达75%,可供出口的高档果率达50%。

我省梨果加工能力有限,加工量小,不及总产量的10%,且加工品种单一,梨浓缩汁、梨果醋、梨果酒等加工品尚未形成较大规模。梨果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小规模业户为辅,加工能力小,加工技术科技含量低,品质不佳,且附加值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⑥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目前,我省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果农所需的信息、技术主要靠龙头企业、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化服务获得。但是,目前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大多是一种松散型关系,由于各方利益取向不同,合同不能得到很好履行,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另外,各类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企业和果农服务的作用尚待加强。

生产成本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果园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多,人工成本持续增加,并且果农老龄化严重制约新技术的推广,施肥、浇水、病虫防治等技术不规范,氮肥、农药等使用量偏大,利用率低,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益。

(2)发展建议:随着我省果品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梨产业将呈现如下趋势:一是由目前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二是由目前的生产大省向生产强省转变;三是由目前的分散粗放经营向集约化和标准化转变。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落实,才能实现我省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优化区域布局,改善品种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梨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加快振兴梨产业的目标定位、结构布局、发展重点和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区域化布局,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和优势产区。同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地方名特产的开发,重点发展具竞争力的优良品种,形成地方特色突出的生产基地。

进一步优化品种树种结构,合理配置早、中、晚熟品种,根据加工业发展需求,适当发展加工及加工、鲜食兼用品种。同时加大品种改良与新品种选育力度,对现有主栽品种进行品质改良,加快早熟、大果型、多抗性品种的引进与筛选,以及优良砧木资源的搜集和创新利用,尽快培育出一批品质优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为不断调整优化结构、增加梨果生产后劲提供和贮备资源。

②重视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降低生产成本。大力推广果园简化管理技术,减少生产用工,促进节本增效。将一些成熟的单项技术如架式栽培、疏花疏果、合理套袋、配方(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和节水灌溉等组装集成,形成易被果农掌握的技术,建立示范区。特别是要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确保果品优质无公害,向生产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方向发展。既要搞好产前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资供应,又要搞好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加工、营销服务,从而提高梨果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③全面提升果品质量。围绕提高梨果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大力推广密植郁闭梨园改造技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改进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完善无公害梨果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普及无公害梨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严禁在梨果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建立有效的病虫害预警机制,全面提升梨果的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增施有机肥,推行梨园生草、覆盖栽培模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提高肥水利用效率。

④建立规范化的育苗基地。建立梨良种、良砧研发和标准化苗木繁育体系,以应对我省梨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在梨优势产区,建立良种、良砧采穗圃和现代梨标准苗木繁育示范圃。扶持建立一批大型商业化梨苗圃,实行定点生产、专营销售。加强梨苗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检验和检疫管理,有效控制病毒病和危险性、检疫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进一步加强对苗木、果品生产、流通和市场的管理,制定或修订苗木、生产技术规程和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梨果质量分级标准,加快标准实施步伐。

⑤加快标准化技术体系的建立。目前梨果生产中缺乏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无法实行优质优价,严重影响了梨果出口。梨果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标准化生产。欧洲倡导的果园综合管理技术体系(IFP)在欧美国家普遍推广实施,其基本目标是生产优质、安全果品,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人类健康。我省也应尽快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梨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出口基地建设,建立和实施梨果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及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检测体系。

⑥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梨果产业化水平。加大对梨果贮藏、保鲜和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将梨果生产、加工、流通、营销等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梨果产业化水平。同时,改进梨果加工工艺,开发梨果深加工技术,扩大加工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梨果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大力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逐步提高梨果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技术指导、培训和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扶持梨果龙头企业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大户等合作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协调企业与基地、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建立长期紧密的产销合作关系。

⑦积极推进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是梨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今后必须加强研究:一是新引进或育成品种的贮藏特性研究;二是新型贮藏、保鲜技术研究;三是采后清洗、分级等自动化设备的引进与创新研制;四是梨传统加工工艺和设备的改进及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总之,要在加强商品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把贮藏、保鲜和加工业作为梨果业新的增长点,实现我省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