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传统到现代:市场竞争体系的演变

从传统到现代:市场竞争体系的演变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层面的市场竞争体系共同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由此,传统市场理论分析了市场、厂商与行业,成本、收益与产量,乃至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等等。在这一理论中,城市经济拥有与产业经济不同的市场主体、项目、价格和供求关系。与之相比,现代市场体系则强调市场构成的体系性,尤其是功能结构的体系性,即市场功能结构首先是利益调节体系,其次是竞争体系,再次是信息传播体系。

从传统到现代:市场竞争体系的演变

一、现代市场横向体系

在前面的系列分析之后,本章节的目的是要进一步阐明,市场横向体系中,不仅有产业经济中的市场主体——企业,而且有城市经济中的市场主体——区域政府,还有国际经济中提供准经营性资源即公共物品的市场主体,包括在太空经济中开发太空资源和在海洋经济中开发海洋资源的主体——政府或企业。这就是说:首先,市场不仅仅存在于产业经济中,而且存在于其他经济形态中;其次,市场横向体系(包括产业经济、城市经济、国际经济如太空经济、海洋经济等)中存在双重竞争主体——企业和政府;最后,产业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领域,城市经济和国际经济(包括随着时代发展而生的太空资源、深海资源等)是市场经济的生成性领域,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分属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同层面的竞争体系。多层面的市场竞争体系共同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

传统的市场理论又被称为厂商均衡理论,专门研究在不同类型的市场上厂商如何决定其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于是就有了四种基本市场类型的划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由此,传统市场理论分析了市场、厂商与行业,成本、收益与产量,乃至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等等。综合此前的论述可知,首先,传统的市场理论主要聚焦于产业经济,或者说是在产业经济中阐述其理论的。其次,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作为经济学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开山之作,无疑是部伟大的著作,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亚当·斯密在批判了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之后,主要着笔于产业经济来研究商品、价格、供求、竞争与市场,而未能涉及新生成性资源和新生成性经济领域的经济运行问题。再次,凯恩斯为应对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工人大失业和30年代初的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大萧条,试图撬动城市经济即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这一新的领域来拉动有效需求,但又囿于产业经济中的市场理论,而难以解释政府在参与、干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中的作用。最后,如前所述,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反映出的实践与理论的矛盾,其实质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传统市场理论的问题,不是植根于产业经济的市场理论不完善的问题,而是囿于这一理论去界定、解释、分析新生成性资源领域的经济运行,必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状况。

狭义城市经济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在城市基础设施软硬件乃至智能城市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过程中,作为公共物品提供者的政府,为什么既是市场规则的维护者,又变成了投资的参与者、项目的竞争者?在作为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中,为什么有一部分变成了市场体系里的可经营性项目,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这一理论中,城市经济拥有与产业经济不同的市场主体、项目、价格和供求关系。而作为市场横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由生成性资源形成的城市经济正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层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还有同属生成性资源的国际经济资源(如深海经济资源、太空经济资源)开发等课题。一方面,这些新的生成性资源扩大了市场的范围,需要我们去开拓并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根据这些新情况去充实市场理论,完善市场规则。近来,不断有媒体报道:是时候把航天当一门大生意来做了。1据悉,中国长征火箭公司将打造商业发射服务、亚轨道飞行体验、空间资源利用三大业务板块。比如发射服务方面,该公司将推出太空星网、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太空专车等。亚轨道飞行方面,该公司将针对游客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兴趣的不同,推出地面失重模拟训练、360度全方位VR体验、亚轨道太空遨游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中国长征火箭公司背靠强大的中国航天工业,对标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逐步注入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助推中国火箭商业化时代的来临。在这个投资回报率一直很高的领域,大国之间已经展开了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航天经济学”应如何立意?如何发展?成效几何?航天经济面临着这个问题,更广义的太空经济更是如此,这类新情况一方面不断扩展着市场领域,另一方面又呼唤着对与产业经济不同的投资主体和游戏规则的解读。

二、现代市场纵向体系

传统市场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含义:首先,从流通对象来看,传统市场由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构成;其次,从空间范围来看,由不同区域范围的各级地域性市场构成;再次,从机构设置来看,由各种市场组织以及市场中介组织构成;最后,从具体方式来看,由现货交易市场、远期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构成。

与之相比,现代市场体系则强调市场构成的体系性,尤其是功能结构的体系性,即市场功能结构首先是利益调节体系,其次是竞争体系,再次是信息传播体系。因此,现代市场纵向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第一,市场要素体系。它既由各类市场(包括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等)构成,又由各类市场的最基本元素即价格、供求和竞争等构成。

第二,市场组织体系。它是市场要素与市场活动的主体或组织者的集中地,包括各种类型的市场实体(比如零售市场、批发市场、人才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等)、各类市场中介机构(包括咨询、培训、信息、会计法律产权、资产评估等服务机构)以及市场管理组织(比如各种商会、行业协会等)。

第三,市场法制体系。市场经济具有产权经济、契约经济和规范经济的特点,因此,规范市场价值导向、交易行为、契约行为和产权行为等的法律法规的整体就构成了市场法制体系。它包括市场相关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制教育等。

第四,市场监管体系。它是建立在市场法律体系基础上的、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政策执行体系,包括对机构、业务、市场、政策法规执行等的监管。

第五,市场环境体系。它主要包括实体经济基础、企业治理结构和社会信用体系等三大方面。对这一体系而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市场信用体系,以法律制度规范、约束信托关系、信用工具、信用中介和其他相关信用要素,以及以完善市场信用保障机制为起点建立社会信用治理机制。

第六,市场基础设施。它是包含各类软硬件的完整的市场设施系统。其中,市场服务网络、配套设备及技术、各类市场支付清算体系、科技信息系统等,是成熟市场经济必备的基础设施。

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及其六个子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现代市场纵向体系的形成,是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在早期的市场经济发展中,美国主流认可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市场要素体系与市场组织体系得到发展和提升,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理念盛行。1890年,美国国会颁布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禁止垄断协议和独占行为。1914年,美国颁布《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和《克莱顿法》,对《谢尔曼法》进行补充和完善。此后美国的反垄断制度和监管实践经历了近百年的演进与完善,整个市场形成了垄断与竞争、发展与监管动态并存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爆发式发展,市场创新驱动能力和基础设施升级换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表现。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反垄断的目标不再局限于简单防止市场独占、操纵价格等行为,专利保护以外的技术垄断和网络寡头垄断也被纳入了打击范围。这一时期,通过完善市场登记、结算、托管和备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重大灾难与技术故障的能力,提升市场信息系统,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市场监管数据信息共享,等等,美国的市场环境体系和市场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与发展。这一切将市场体系推向现代高度,市场竞争发展到了全要素推动和系统参与的飞跃阶段。

第二,现代市场纵向体系的六个方面是统一的。一方面,六个市场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在市场经济实际运行中,缺少哪一个子系统,都会导致市场在那一方面产生缺陷,进而造成国家经济的损失。在世界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典型案例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在六个市场子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比如在市场要素体系中,除了各类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外,在要素市场之中,规范和发展土地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努力提升产权(包括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等,都是相互促进、共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www.xing528.com)

第三,现代市场纵向体系的六个方面是有序的,有序的市场体系才有效率。比如商品、要素、项目的价格机制的有序,即在商品、要素、(资源性或生成资源性)项目投资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市场反映的供求关系、资源稀缺和资源生成状况来定价,从而推动现代市场体系有序运转。再比如商品、要素、项目的竞争机制的有序。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实现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竞争,商品、要素、项目的价格才会产生市场波动,资源才能被配置到最有效率的企业、区域或环节中,从而实现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分割市场、封锁市场、垄断市场,都是现代市场体系必须要扫除的障碍。又比如商品、要素、项目的开放机制的有序。现代市场体系是开放的,商品、要素、项目对不同区域、行业、国内外投资者都是开放的,各方可以自主进入,自由选择供求,自主投资开发;但这种开放又必定是渐进的、安全的、稳定有序的。这又再次表明,现代市场纵向体系的六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比如市场的竞争与监管,自由与法治,等等,是对立统一的完整系统。

第四,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六个方面的功能是脆弱的。其原因在于:首先,认识上的不完整。由于市场主体(即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项目市场的参与主体)有自己的利益要求,所以在实际的市场运行中,它们往往只讲自由、竞争和需求,避讲法治、监管和均衡,这导致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六个方面的功能出现偏颇。其次,政策上的不及时。市场的参与主要依靠各类投资者,市场的监管主要依靠各国区域政府。但在政府与市场既对立又统一的历史互动中,由于传统市场经济理论的影响,政府往往是无为的,或滞后的,或在面临世界经济大危机时采用“补丁填洞”的方式弥补,等等,这使得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六个方面的功能无法全部发挥。再次,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在立法、联合执法、协同监管措施还不完善的全球市场体系中,存在大量监管真空、监管套利、市场投机、不同市场跨界发展,以及制假、欺诈、偷骗等问题,因此现代市场体系的健全及六个方面功能的有效发挥,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五,现代市场纵向体系的六个方面职能,正在或即将作用于现代市场横向体系的各个领域。也就是说,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完整的现代市场体系,不仅会在作为各国经济基础的产业经济中发挥作用,而且伴随着各类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会逐渐在城市经济、国际经济(包括深海经济和太空经济)中发挥作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商品经济、要素经济和项目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参与主体,它们需要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六个方面的功能不断提升、完善。而这又需要当代经济理论,尤其是现代市场理论的不断提升与完善。

三、有效市场划分

有效市场的概念最初是由尤金·法马在1970年提出的。法马认为,当证券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投资者可获得的信息时,证券市场就是有效市场,即在有效市场中,无论随机选择何种证券,投资者都只能期待与投资风险相当的正常收益率。

接着,法马提出了有效市场的三层次理论,即根据投资者可以获得的信息种类,将有效市场分成了三个层次:弱形式有效市场,半强形式有效市场和强形式有效市场。弱形式有效市场中,以往价格的所有信息已经完全反映在当前的价格之中,所以利用移动平均线和K线图等手段分析历史价格信息的技术分析法是无效的。除了证券市场以往的价格信息之外,半强形式有效市场中包含的信息还包括发行证券企业的年度报告、季度报告等在新闻媒体中可以获得的所有公开信息,依靠企业的财务报表等公开信息进行的基础分析法也是无效的。强形式有效市场中的信息既包括所有的公开信息,也包括所有的内幕信息,例如企业内部高级管理人员所掌握的内部信息。如果强形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上述所有的信息都已经完全反映在当前的价格之中,那么,即便是掌握内幕信息的投资者也无法持续获取非正常收益。

于是,法马提出了有效市场的前提假设,即市场有效性假设是以一个完美的市场为前提的:首先,整个市场没有摩擦,即不存在交易成本和税收;所有资产完全可分割、可交易;没有限制性规定。其次,整个市场是充分竞争的,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再次,信息成本为零。最后,所有市场参与者同时接受信息,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并且追求效用最大化。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假设条件是很难成立的。市场摩擦的存在表明不可能存在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投资者进行投资也都必须考虑交易成本、机会成本、税收和其他费用,等等。这些都使有效市场的前提难以达到,有效市场假设难以运用到实际中。

在此,我暂且不去评论,法马以价格所承载的交易信息量为标准来界定有效市场的强弱是否合理。我赞成的是他将现代市场分为“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与“弱式有效市场”的方法论。我认为可以将这种划分从证券市场移植到整个现代市场经济中,即针对世界各国市场体系发育和成熟程度的不同,按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六个子系统功能实现的状况来划分三个层次的有效市场:只存在市场要素体系和市场组织体系的市场,属于弱式有效市场。美国1776年建国至1890年之间的市场发展状况属于此列。在具备市场要素体系和市场组织体系的基础上,一国市场如果又逐步建立健全了市场法制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则属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美国1890年至1990年期间的市场发展状况应该属此类型。在半强式有效市场的基础上,一国市场只有建立并完善了市场环境体系与市场基础设施时,才属于“强式有效市场”。美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市场发展和成长过程,正是按照这一趋势前进的。

按照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六个子系统的成熟与完善程度来划分“强式”“半强式”“弱式”有效市场,是对法马划分有效市场的方法论的延伸和借鉴,它既能反映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历史的本来面目与真实进程,又便于清晰界定不同市场类型、指导各国市场经济实践并对其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对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在此领域积极探索,力求突破。

四、重新认识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源自新古典经济学的概念,因此当前对市场失灵的分析也主要集中在产业经济领域。通过此章对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六个方面功能结构的理论分析,以及通过美国现代市场体系成长发育的历史进程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市场规则的完善远远滞后于历史进程。在1776年建国后早期的经济发展中,美国主流认同自由放任理念,此阶段美国主要是建立与完善市场要素体系和市场组织体系。1890年后,美国颁布第一部反垄断法,尤其在1929—1933年美国大萧条和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美国的市场法制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才得以逐渐完善。20世纪90年代开始,面对混业经营和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手段的爆发式发展,美国的市场环境体系和市场基础设施才逐步得到提升。可见,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六个方面功能的完整和有序,乃至完善的市场机制、市场规则的形成,在这两百多年间,是远远落后于美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历史进程的。在理论与实践上,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六个方面融为一体的完整市场功能,至今还没被充分地认识和运用,这不能不在客观上导致市场失灵。这类市场规则的滞后性之中,市场法制与监管系统的滞后是尤为突出的。可以说,在美国从完全竞争市场到垄断竞争市场,到寡头垄断市场,再向完全垄断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美国的法制与监管系统一直在走一条“危机导向”“补丁升级”的“补丁填洞”之路。直至今日,当美国由垄断竞争市场走向寡头垄断市场的时候,如何对寡头垄断市场实行有效的法制监管,仍然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重争议。法制与监管作为现代市场纵向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完整市场机制不可或缺的环节,而类似美国的“补丁填洞”的法制监管办法,无法为各类投资者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这也必然会导致市场失灵。其次,社会公众需求的实现始终滞后于市场主体(即厂商或其他投资主体)利益的满足。市场产生竞争,竞争促进均衡,但在现实中,这一均衡主要是厂商均衡,即厂商在产品与价格、成本与收益、供给与需求三个层次上的短期或长期均衡。而社会公众需求与厂商利益的均衡在其中是基本缺位的,社会公众的利益主要靠各国政府的二次分配来保障,市场主体维护其利益的行为,可能对此造成障碍,这也会导致市场失灵。由于上述原因,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脆弱与市场失灵已成为常态。

现实中,围绕产业经济是否需要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来“规划、引导;扶持、调节;监督、管理”,始终存在争议。共识是:市场发挥不了作用的地方,需要政府来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的地方就是市场失灵之处。比如,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2014年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理论”,着重阐释了经济学关于市场失灵的最新发现。他认为:首先,创新活动(无论是模仿性的还是自主性的)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以致在某些情况下成为全行业的公共物品,造成企业的行动激励受限。其次,信息搜寻和扩散也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因此,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运作难以保证其被充分提供。最后,新兴产业在初期发展阶段存在市场不足甚至市场缺失的情形,这不仅涉及其自身产品的市场,也涉及相关投入品的市场,因此,为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非市场力量在鼓励创新、提供信息和培育市场方面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政府干预就是最为重要而又效果显著的非市场力量。因此,斯蒂格利茨教授提出,政府干预有可能弥补市场不足,矫正市场失灵,其具体方式如下:一是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它们将有助于在产业范围内促进知识积累和扩散。二是财政和金融政策,它是产业政策实施所需的抓手。三是投资政策,政府通过补贴促进知识的生产和扩散。四是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它为知识发明者、生产者和扩散者提供正向激励。因此,为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产业政策是不可或缺的。2北京大学的相关教授也承认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并提出着力探究实施产业政策的五大最优条件:一是产业政策必须顺应市场,顺势而为。二是鼓励竞争。这一点与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大师阿吉翁提出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相结合”理论是一致的。三是谨慎干预,即政府不是发展主义者所幻想的领航员,而应该成为脚踏实地的服务生,要做好服务生,关键在于精准地抓住服务点。四是要有退出机制,需要研究产业政策退出机制的政治经济学。五是建立评估制度。当然,合理的政策评估体制和问责制度的建立,本身又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难题和课题。3可见,斯蒂格利茨等学者仍然认为:第一,政府与市场是相隔离的。第二,市场失灵以及弥补市场失灵的政策措施仍主要存在于产业经济领域。应该说,这一观点代表了当今世界经济学界对市场失灵的主流看法。

但我认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是市场或市场经济的问题,而是缺少现代市场理论、现代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的问题,现实的发展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学体系。在此之前,我分析了现代市场横向体系包括产业资源领域、正在被持续开发的城市资源领域和将要开发的国际资源(如太空资源和深海资源等)领域,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则包括市场要素体系、市场组织体系、市场法制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市场环境体系、市场基础设施等六大子系统。横向与纵向结合,形成完整的现代市场体系,六大子系统功能的充分实现,形成完整的现代市场机制。因此,在这一现代市场体系结构内,存在三种市场失灵:一是“市场机制缺陷性”失灵。它主要体现在当前大家热议的产业经济中。如前所述,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六个方面功能的有效实现需要整体性和有序性,如果其功能存在缺陷或缺失,现代市场体系的脆弱性就会显现,而六个子系统发展的偏颇也会导致不同的脆弱性。此种市场失灵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时常显现。二是“市场机制空白性”失灵。此种情形常出现在新生成性资源领域的投资、开发、建设中。传统经济学理论里缺乏“资源生成”“生成性资源”的概念,因此难以处理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主体的城市经济的开发运用,产业经济理论在这里陷入矛盾之中,反而责怪政府干预了市场,这使各国的新生成性资源领域(包括以后会大力发展的太空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的投资、开发、建设缺乏市场理论的指导,市场运行机制在其中缺位。三是“市场机制障碍性”失灵。由上可知,不管是产业经济,还是资源生成领域的投资开发经济,都需遵循现代市场机制,即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六个子系统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然而,产业经济主体或资源生成领域的投资开发主体由于受利益驱动,容易制造与市场规则相违背的人为性障碍,从而妨碍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

现代市场横向体系的各个领域都需遵循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六大子系统的规则,在商品、要素、项目市场中,让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发挥作用,让竞争主体在这六大功能结构中服从市场规则,遵循市场配置资源原则,实现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因此,我们只有弄清楚市场失灵的类型,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有效应对,才能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