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朝官员和行人等通过正蓝旗草原是沿驿道行走,在驿站骑马、骑骆驼或坐牛马车行路,没有专业的旅客运输。商贾则沿草原自然路,使用骆驼、勒勒车进行旅蒙商贸易。
日伪时期,张多汽车公司虽然开通了张家口至多伦途经正蓝旗的客货运输,但因为只在南部边缘,所以并没有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大的方便。真正使得汽车客货运输成为人民生活和发展生产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3年7月,宝昌运输公司为原察哈尔盟在正蓝旗哈毕日嘎召开的那达慕大会服务,专门安排了宝昌至哈毕日嘎的客运班车,这是正蓝旗草原上第一次专门运输旅客的班车。
1954年4月13日,原察哈尔盟宝昌运输公司先后开通了宝昌汽车站至原明安旗政府所在地宝绍岱和原太仆寺右翼旗政府所在地黄旗大营子(现正蓝旗所在地)的客运班车,隔周一班,在两地间轮回往返。到宝绍岱全程90千米,到黄旗大营子全程85千米。当时正蓝旗政府在那日图,所以原正蓝旗到宝昌的公务人员和旅客均要到宝绍岱乘车,这趟客运班车于1956年停运。
1958年冬,宝昌运输公司开通了宝昌到锡林浩特市的客运班车,途经正蓝旗的卓伦郭勒、哈毕日嘎、胡鲁斯台、哈登胡硕、桑根达来、那日图、乌日图塔拉苏木乡等地,穿越浑善达克沙地到锡林浩特市。当时因为路况差、车速慢、路途远,为了方便旅客出行,于1959年分别在哈毕日嘎、桑根达来、那日图设立了汽车站。(www.xing528.com)
1960年,宝昌到多伦客运班车开通,即从宝昌发车后,途经后房子进入正蓝旗境内,由黑山庙、卓伦郭勒、哈毕日嘎、黄旗大营子、元上都遗址到多伦。
1958年到1962年的五年间,正蓝旗的客运班车行驶里程达到245千米,六级公路达到125千米,简易公路达到90千米。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旗各苏木乡的公路交通进一步得到改善,客运班线开始相对固定,多数苏木乡通了客运班车。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旅客流量逐年增长,客车车型结构,客运汽车数量和舒适度开始得到调整和提高。运力布局、客运路线不断延伸、发展,草原牧区“招手站”“就近下车”等便民服务措施日臻完善。尤其在1983年全盟交通机构改革后,陆续出现多渠道集资、多层次发展公路汽车旅客运输的局面,长期存在的“出门难”“乘车难”问题逐步缓解。客运班车更新加快,运输公司购置客车进入客运市场,特别是一些个体客车承担了苏木乡镇的旅客运输任务,使正蓝旗公路客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到2018年,正蓝旗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812.787千米,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二级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5个;跨省区客运班线5条,跨盟市的客运班线3条,跨旗县的客运班线6条,通苏木镇、嘎查村客运班线14条,客运车辆14辆,拥有客车座位数220座,日发班次40多班,日均运送旅客400多人,基本形成了以旗政府所在地客运站为轴心、贯通全旗各苏木乡镇、牧林场及嘎查村,辐射毗邻旗县及盟市、省区,内联外通的公路客运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