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蓝旗境内发现的古代遗迹和历史记载,都证明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息过匈奴、乌桓、鲜卑、柔然、敕勒、土尔扈特等蒙古族的祖先。这里地广人稀,道路漫长,村与村之间相隔很远,交通运输非常困难。这里水草茂密,河流多,森林资源丰富,从远古就是个天然牧场,非常适宜牛、羊、马、骆驼等家畜养殖业。蒙古民族为了畜牧业的发展,一年四季在冬营地、春营地、夏营地、秋营地之间搬迁或游牧,经常骑马或者用牛车、骆驼等交通工具。蒙古民族是典型的马背民族,住在毡包里,使用木制车和驼队的民族。元朝时期以元上都为中心的驿站网络相继建立在这片土地上,不仅通往全国各地,而且连通了欧亚大陆。早在元中统初期,在上都就已经建立了牛车队。牛车队往南到大都北京,往北到哈拉和林,往西到伊利汗国、钦察汗国,往东到营昌府、大宁等地方运送粮食、武器及布匹等日用品。后来骆驼队运输也来往在张库路线上。
元上都是元朝诸帝的避暑之地,建立于草原之上,距大都有千里之遥,周围并无农业,要维持城市居民、官吏、驻军以及随从皇帝前来避暑的庞大队伍的生活,需要大量的粮食。粮食只能由数百里甚至上千里外的农业区运来。元朝政府常常指定从某一地区运粮到上都,如中统四年(1263年),“诏北京运米五千石赴开平,其车牛之资,并从官给”(《元史》卷五《世祖纪二》)。这里所说的北京是路名,在今内蒙古宁城境内。又如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都民仰食于官者众,诏佣民运米十万石致上都,官价石四十两,命留守木八剌总其事”(《元史》卷十六《世祖纪十三》)。
元上都的商业是随着该城的政治、军事作用发展起来的。该城的政治、军事作用的发展是因为元朝实行两都制,元上都是元朝的都城之一(夏都),是驻军的重地,又是当时南北物资转运的集中地。由于地位重要,发展较快,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大量集中,仰食于官者亦日增。据《青崖集·奏议》中说:“上都每年合用粮不下五十万石。”《元史》记载,至元三十年,仅工匠户每年需粮量,竟达一万五千二百余石之多。这样大的粮食用量,虽然当地有些农业生产,也有军队屯田,但当地气候酷寒、无霜期短,种植以粟为主,靠这样一年一季、产量又低的地方供应是满足不了的。当时上都(包括以北几个城市)粮食主要靠从内地转输,只靠政府的力量,亦往往供不应求。为了解决粮食不足问题,政府采取官民并济之法,允许私人贩运,于至元二年(1265年)置和籴于上都,以收购商贾贩运来的粮食。从此粮食成了商品的大宗,在上都市场之上。按至元二十至二十二年(1283—1285年)三年时间统计,元朝政府在上都曾付出盐引(取盐凭证)七万道、钞十四万锭,在市场上进行粮食和籴。当时的粮食出纳量是很大的,仅万盈和广积两个仓库,每年出纳量不下三四十万石。当然在上都的粮食流量中,不独供一城之需,其中有一部分是从这里输运到边远的沙井、静州、和林诸地,以接济边疆军民的粮食之需。
清朝设多伦淖尔厅,建有喇嘛教著名寺院汇宗、善因两寺,成为寺院商业的集散地,1914年开为商埠,是内蒙古通过外蒙古进入俄国及北京至东北的交通要道,被誉为“漠南商埠”、塞北重镇,居东部蒙古交通中心。张家口经宝昌至多伦汽车客运路线全程305千米,其中张北至多伦254千米,从1924年开辟。汽车运营最初为张家口商营“久达”“华美”汽车行承揽。
“9·18”事变后,内蒙古东部随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1933年4月29日,日伪军由围场占领多伦。日军开辟路线与军队入侵几乎是同步进行。同年12月“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开行赤峰至围场汽车营运路线。1935年6月10日,又开通围场至多伦130千米营运路线。7月又开辟多伦至张家口客运路线。1936年7月,日商华北汽车公司在张家口成立“张多汽车公司”,经理本田雅夫,副经理松见寿一,人员19名。日本商人沿此路到张家口推销洋货,并在多伦举办日货展览。察北各线公路交通逐渐由日方直接管制。“张多汽车公司”有货车和客车各1队,使用客车8辆,货车4辆,4日1次或每周2次营运。
日伪统治时期,锡察盟地区汽车运输组织为“张多汽车公司”及“蒙疆汽车公司”。
1937年12月,伪满洲国铁道局自行车局下设赤峰自行车局,负责接管围场—多伦汽车路线,下设贝子庙驻在所、多伦驻在所、化德驻在所。1938年1月25日,原张多汽车公司改组为“蒙疆汽车公司”,地址在今张家口桥西大街51号,任命杉广三郎为公司总办,溪友吉为经理。在锡察盟地区公路货运路线,由下属张家口营业所受理。
蒙疆汽车公司经营察哈尔及绥远晋北汽车运输业务,在锡察盟地区主要经营张家口至多伦、张家口至化德、张家口至贝子庙等路线,营运总里程1372千米,由张家口营业所承运,仍设贝子庙、化德、多伦等营业所,使用汽车多为雪佛兰、丰田型。蒙疆汽车公司配合“扫荡”及“清剿”掠夺物资,“以战养战”,将锡察盟地区畜产品运回日本;并通过各大皮毛公司、“豪利西亚”伪蒙疆政府设在草原基层的商业组织,成为对中国人民经济掠夺、扩大侵略的先锋与帮凶。蒙疆汽车公司在锡察盟地区汽车运输区域东至多伦,北至贝子庙、乌珠穆沁,西至化德,南及宝昌,组成由张家口沟通的汽车运输网。蒙疆汽车公司及其下属营业驻在所(营业所),虽挂名办理商运,承揽客货运输,但所有活动听从日军支配,实际上是日军控制的后备运输组织。(www.xing528.com)
蒙疆汽车公司主要在锡察盟地区经营张家口经张北、宝昌、黑城子牧场至多伦路线,路程305千米,票价10元,运费每吨千米0.26元。张多公路使用的客运汽车有4辆。这一时期,还有伪蒙疆军政府组织的公路局,曾一度将军用汽车改做民间运输,在察北有关线路榨取高额利润,与“张多汽车公司”发生竞争,日方以扣发、停供汽油,降低票价等手段进行控制。1945年日军投降时,日伪军汽车运输机构才得以关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正蓝旗的公路运输主要是组织民间畜力车来完成全旗的运输任务。1950年成立了正蓝旗历史上第一个畜力车运输队,由冲拉扎布(正蓝旗宝绍岱苏木巴彦宝拉克嘎查吉格苏台浩特牧民)负责,当时运输队共有牛车、马车30多架。后来又成立了专业运输队——马车运输社。到1958年,正蓝旗有了2辆汽车,1台拖拉机。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运往内地销售的土特产品、畜产品、毛皮、土碱和贩运大青盐到多伦、张家口、张北、宝昌等地的交通运输工具也全都是牛车。到60年代中期马车开始增多,跟牛车一样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从70年代开始各种拖拉机成为主要交通工具,牛车、马车则成为短途运输工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正蓝旗交通运输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的长途货物运输由畜力车为主,进入20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到以机动车为主,各式各样的汽车和拖拉机成为客运、货运主要运输工具。牛马车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基本退出运输领域。在工程、修路、农业、牧业等方面开始广泛使用各种拖拉机和汽车等,运输业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975年,在地方国营正蓝旗汽车队的基础上改建了专业运输公司。始建车队时有6台(辆)汽车,其中解放大货车2台,南京230小货车3台,客车1辆,承担着全旗的运输任务。同50年代相比,公路运输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车辆少、运输力低、人畜数量增长等原因,远不能保证人民生产生活所需物资和抗灾救灾物资的运输,也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外出旅行需要。当时,全旗年货运量为4990吨,运输公司只能完成全旗年货运量的3.25%,其余96.75%的货运任务均用社会车辆和外地车辆(军车)来完成。客运量为4408人次,只有1辆客车,每周跑3次。所以,公路运输比较紧张,尤其是农村牧区农牧民外出办事看病都很困难。
1990年以后,由于苏木乡道路条件逐步改善,客运通车情况逐年好转,通车率逐步提高。1991年,全旗有营运客车6辆,其中个体运输业户占了5辆,全旗17个苏木乡镇每周至少通一趟客运班车。到1998年,苏木乡班线客车增加到了17辆,全部为个体经营业户。客运车辆的车型结构和车况也得到了提高,17个苏木乡全部通了日班车,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道路旅客运输迅猛发展,开通了规范有序、统一开放的客运市场。
1997年以后,全旗货物运输全部走向市场,货物运价也出现以市场调解为主的转变方式。在此转型时期,部分运输业户出现严重超载运输现象。为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旗运管部门从2000年开展以“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健全机制、确保有序”为主题的运输市场管理年活动。通过整顿运输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营运和不正当竞争,制止违章超载行为,淘汰一批技术性能不合格的营运车辆,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全旗道路运输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18年,全旗货运量从1997年的31.32万吨提高到998.2万吨,货物周转量从1997年的8147.34万吨千米提高到310207.1万吨千米,货运车辆从1997年的190辆增加到642辆,货车吨位3014吨。全旗客运车辆17辆,351吨;拥有出租汽车367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