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本分析模型
成本分析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先找出与持有现金有关的成本,然后再找出相关总成本最低时所对应的现金余额。与企业持有现金相关的成本有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它们之和构成了企业持有现金的总成本。但管理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无关,且不考虑转换成本,所以现金相关总成本为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之和,即:
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高,短缺成本越低;现金持有量越小,机会成本越低,短缺成本越高;能使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如图7-1所示。
图7-1 现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模型
【例7-1】某企业现有A、B、C、D四种现金持有方案,有关成本资料见表7-1。试选择最佳现金持有量。
表7-1 某企业有关成本资料
编制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见表7-2。
表7-2 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 元
通过分析,C方案的相关总成本最低,平均现金最佳持有量为300 000元,最佳现金持有量为600 000元。
2.存货模型
存货模型又称为鲍莫模型(Baumol Model),它是1952年由美国经济学家William.J.Banmol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公司现金持有量在许多方面与存货相似,存货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可用于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并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了鲍莫模型。在存货模型中只考虑现金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而不考虑现金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这是因为:
①在一定范围内,现金的管理成本与现金持有量一般没有关系,所以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②由于现金短缺成本具有不确定性,其成本往往不容易计量,所以在此也不予考虑。
图7-2 现金持有量的存货模型
存货模型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就是使现金的机会成本与转换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假设企业一定时期现金的总需要量确定,支出均衡发生,那么,企业现金持有总成本与机会成本、转换成本的关系如图7-2所示。从图7-2中可以看出,企业现金持有总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呈凹形曲线关系。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证券变现的交易成本相等时,现金管理的总成本最低。此时的现金持有量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设T为一定时期内现金需求总量,F为每次有价证券转换的固定成本,Q为最佳现金持有量,K为有价证券利息率,TC为现金管理总成本;则:
即:
整理后可得:
两边开方可得,最佳现金持有量:(www.xing528.com)
有价证券交易次数:
相关总成本:
【例7-2】某公司现金收支平稳,预计全年(按360天计算)现金需要量为360 000元,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每次300元,有价证券年均报酬率为6%。则:
存货模式可以精确地算出最佳现金余额和变现次数,对加强企业现金管理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模式以货币支出均匀发生、现金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易于预测为前提条件。因此,企业根据该模式计算出最佳现金持有量之后,还应结合影响现金持有量的各个因素加以调整。
3.现金周转模式
现金周转模式是根据现金周转期确定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现金周转期是指从用现金购买原材料开始,到销售产品并最终收回现金的整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现金周转期越短,企业所需要的现金就越少,资金利用效率越高;反之,现金周转期越长,企业所需要的现金就越多,资金利用效率越低,如图7-3所示。
图7-3 现金周转期模式
现金周转期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应付账款周转期,是指企业由下单购料至实际支付货款所需要的时间;
②存货周转期,是指企业将原材料投入生产转化为产品并出售所需要的时间;
③应收账款周转期,是指由赊销产品至应收账款收现所需要的时间。
整个营业活动自购买原材料投入生产至应收账款收现所需要的时间即为营业周期。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
=现金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现金周转期=营业周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现金周转模式就是要根据现金的周转速度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公式如下:
【例7-3】某公司预计全年需要资金720万元,预计存货周转期为80天,应收账款周转期为40天,应付账款周转期为30天,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现金周转期=80+40-30=90(天)
现金周转次数=360÷90=4(次)
最佳现金持有量=720÷4=18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