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社会,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影响着个性化信息的供给,个性化信息的推送使人们更加乐于关注使自己愉悦的信息,由此产生了信息茧房现象。学者彭兰在《导致信息茧房的多重因素及“破茧”路径》一文中,对信息茧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包括与之相近的“过滤气泡”的问题及二者的辨析。受其启发,本书也简述一下信息茧房现象的提出。
美国学者桑斯坦在他的《信息乌托邦》指出,在一个信息超负荷的时代里,你们很容易退回到自己的偏见,我们只听我们选择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由此提出了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面对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有很多著作、影片描述了数字化为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其中美国学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中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
“过滤气泡”概念最早由互联网活动家帕里泽(Pariser)2011年在其著作《过滤气泡:互联网没有告诉你的事》(The Filter Bubble: What the Internet Is Hiding from You)中提出。他发现搜索引擎可以随时了解用户偏好,并过滤掉异质信息,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但同时也会筑起信息和观念的“隔离墙”,令用户身处在一个“网络泡泡”的环境中,阻碍多元化观点的交流,帕里泽将此称为“过滤气泡”。借助信息茧房和过滤气泡这样的概念,我的来分析一下时尚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凝聚中的极化现象(图8-3)。(www.xing528.com)
图8-3 信息茧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