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全球化促进能力多样性和全面发展

经济全球化促进能力多样性和全面发展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的片面分工、异己的外在强制力抽取和剥夺了人的能力释放和发展的全面性,造成了人生产能力的局部性和片面化。

经济全球化促进能力多样性和全面发展

分工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分工的细化代表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但是分工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异化。最初,分工将人的活动限制在孤立的、狭小的和特殊的范围之内,“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13],否则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生存条件。所以,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分工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必须一直是这样的人,“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14]。自然的片面分工、异己的外在强制力抽取和剥夺了人的能力释放和发展的全面性,造成了人生产能力的局部性和片面化。

经济全球化在更高水平上发展了生产力,并在更广范围内传播了这种生产力,因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目标。

第一,经济全球化打破了狭小的分工范围。分工冲破了一开始孤立的、狭小的和特殊的界限,使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劳动力不会失去物质生产条件,即使失去,物质生产条件也不再是他们生存的唯一条件。他们可以凭借“知产”“智产”获得生存的新条件,而不必拘泥于传统意义的类型。所以,他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分工使他成为怎样的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想成为怎样的人,他可以在全球范围寻找到他认为最能发挥自己潜力和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展示自己的才华,发展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内涵。(www.xing528.com)

第二,经济全球化改变了狭隘的分工模式。真正意义上的分工一开始就表现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然后分工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私有制将人类从无阶级社会带入阶级社会。在阶级分化的阶级社会中,“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15]。一旦成为现实,个人就由“完整的”“自由的”“生动的”人变成“片面的”“死板的”“僵化的”人,细致、成熟的分工将人吸附于机器,机器的生产同时也是人的“事实依赖”和“绝对从属”的生产,这种固化、畸形的分工形式造成人精神的贫困和潜能的丧失。人的生产和交往活动不是创造能力的积极发挥,而是生物本能的机械重复,人的社会因素和创造属性降格为仅仅为了延续生命生存的自然因素和动物属性。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国际和国内的分工模式,从国际情况来看,后发国家逐渐崛起,水平分工趋于形成,经济全球化为原本处于生产下游的国家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机会,不同国家的分工逐渐趋于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的分工而不再是不同产品不同工艺水平的分工。从国内情况来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的践行,阶级阶层的最新发展变化,尤其是新一代农民工的形成,进一步将劳动力从僵化、固化的分工模式中解放出来。总之,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形成的灵活多样的分工模式,使个人在不用国家或相同国家的不同产业、不同部门、不同生产环节之间自由流动,发展了人的体力、智力和全方位的能力,丰富了人的发展内涵。

第三,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新的分工条件。工业革命锻造了大批“驯服而组织化的劳动大军”,使人屈从于片面的分工形式和流水线作业。20世纪70年代,工业中逐渐推广由德国经济学家凯姆莱倡议的人性化的“灵活工时制”,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劳动生产率革命。科技力量的腾飞将经济全球化带入了自由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的选择更加灵活自由,个人不必禁锢在固定的场所忍受漫长的全日制工作。自由工作者们将“社会节奏个人化”,他们可以选择舒适的工作场所和灵活多变的工作时间来完成工作项目,从而淡化了分工概念,强化了工作效率,突出了工作能力,一人多职的工作模式有利于人的能力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全面性。更重要的是,生产力世界历史性的发展和社会交往基础上劳动者个人力量的世界联合,为消除异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