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和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分别是工厂和垄断企业。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落后国家与地区之间实行纵向垂直分工形式,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工厂是最主要的生产场所,它们掌握着主要的技术,进行重要的生产活动,殖民地或附属国的工厂,主要负责生产低端的产品,它们之间不是生产环节的紧密关联,而是不同的独立生产活动之间的松散联系。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母国内,而国外市场主要用来销售过剩商品,虽然也进行投资,但是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自有资本,此时的企业还停留在从事国际经营的国内企业发展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垄断企业产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发展阶段,这时的分工开始向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相结合的混合式方向发展,垄断企业在世界其他国家设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它们负责生产产品的不同部分,分工趋于均衡,彼此形成密切的联系。生产贸易活动超出国家形成差异化的全球网络结构,国内国外市场的界线模糊,国外市场也成为生产经营的重要阵地,资本输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利润的再投资,企业开始由国内企业向从事跨国生产经营的跨国企业发展。
从垄断企业发展而来的跨国公司制定全球发展战略,它的目光不再局限在本国或个别地区,而是以全球为生产和销售基地。它忽略传统的国家界限,以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和宗旨,进行生产和销售的选址,业务覆盖了全球的各个角落,因而实现了跨国公司对全球各个社会结构的掌控。
跨国公司是科学技术应用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以营利为目的,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科学技术是达到这一目的和目标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获得超额利润,跨国公司不仅积极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而且在公司内部设置科研基金,组织人员进行研发。不仅能够将成果有效地应用到生产之中,而且可以将最新的研发成果通过在国外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等生产和销售的全球网络,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因此,“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先进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前沿技术的主要创新者,占据全球技术的垄断地位和技术扩散的主导地位,是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推动者和全球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22]。(www.xing528.com)
跨国公司还是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主要力量。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成为贸易全球化的主要内容,近年来,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的规模日益扩大,金额日益攀升,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渐加大。跨国公司还是国际投资的主体,随着生产力发展,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由间接投资转变为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新企业,而且进行合资或合营,加大了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经济的深层融合和整体联系。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贸易自由化和国际直接投资更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贸易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甚至发展中国家之间频繁进行。投资的方向也由二战前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聚拢和集中,投资的产业不仅在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而且向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扩展分布,国内外投资比例不断缩小,贸易和投资越来越具有全球化倾向。
此外,跨国公司还是公共外交、全球气候治理和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行为主体,可以说,没有跨国公司,就没有今天规模恢宏的经济全球化。但同时,跨国公司所形成的以对高级服务和高档商品的大量需求和依赖为特征的“特权消费社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道国不合适的畸形市场生产结构。更有甚者,“在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几乎没有遇到当地的有效竞争,跨国企业潜在的垄断力量可能确实是很可怕的。在这种情况下,跨国企业可能进行一系列会导致增加利润、降低效用、提高成本和竖起进入障碍等各种活动”[23]。跨国公司以技术和准入障碍等经济垄断方式和向政府施压等政治手段遏制了市场竞争,牵制和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