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全球化:反趋同的力量

文化全球化:反趋同的力量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关系全球化就是各国文化发展的西方化。这种观点体现了多数民族国家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对文化命运的担忧,但是却夸大了文化关系全球化均质化的悲观方面,没有正确理解文化全球化中的反趋同力量。

文化全球化:反趋同的力量

文化作为经济历史沉淀和政治的重要反映,是民族灵动的气质和宝贵的灵魂,是国家珍贵的精神风格和独特的集体记忆,文化的对话、交流和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强根固基和固本培元的功能和作用。在其中,经济通道的打通,伴随而来的先进文化的开放和传播,必然使任何偏狭、片面和局限都成为不可能,与此同时,各个国家的、地方的和民族的独自的文学汇流成为世界的全体的和共同的文化和文学。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和政治的保障性功能,经济的开放和对流总是伴随着异质性文化的对话和交流,文化的对话和交流总是离不开差异性文化的自省和反思,文化的自省和反思过程必然是传承优秀文化和改造落后文化的过程。但是文化也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其发展和延续具有一定的自洽性和稳定性,随着经济的改革和政治的变迁,文化的一些部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一些部分也会顽强地保持自身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逻辑理路。因此,目前的文化关系全球化既有与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全球化相一致的地方,也保留了文化发展和文化关系独有的特征。

与经济全球化步调一致的是,随着经济对话的加深,各国文化也随之进行积极的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尊重,既能各美其美,也能美美与共,文化发展的目标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追求。与之相反,东西文化生存的经济环境悬殊、价值追求不同,加之传播方式和手段的殊异,两种文化和文明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和冲突,因此,关于文化关系全球化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文化发展中存在着共性,即普世价值,文化全球化的实质就是普世价值的全球化。对此,笔者认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确实存在着诸如自由、平等、博爱等符合人道主义标准的普世价值。但是,任何普遍性都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普世价值也不例外。文化作为历史的标识,沉淀和承载的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形成与历史发展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与意蕴。文化内涵的诠释要具体化,而不能笼统化,不能就文字谈文字、就文化谈文化,而应该挖掘文化背后的历史和面对的现实,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人权和普世价值等问题争论的实质。(www.xing528.com)

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关系全球化就是各国文化发展的西方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兜售强势文化,强大的经济支撑和不断的传播轰炸,民族文化遭到批评,传统文化受到质疑,本土文化面临危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印记已经渐渐隐去。它们的特质淹没在铺天盖地的文化一体化之中,文化全球化的结果就是全世界只有一种声音、一种色彩、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西方文化的声音、西方文化的色彩和西化的表达方式。这种观点体现了多数民族国家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对文化命运的担忧,但是却夸大了文化关系全球化均质化的悲观方面,没有正确理解文化全球化中的反趋同力量。因为如果“全球文化只是一方的文化而不是全世界优秀文化元素的互动和综合,那么,全球文化就是不能够成立的”[15]

真正的文化全球化应该是建立在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差异认同上的多元一体化,一方面,保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据文化发展机理和现代化转型需要自觉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培育、兼容其他类型的先进文化并根据文化交流互鉴和文明丰富多彩的属性自信对其进行多渠道融合和全方位发展。最终形成独立文化基础上的兼容,共享文化基础上的独创,一体而不独专,多元而不逐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