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没有生产的进步和分工的发展,就没有生产的社会化。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尤其是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强化了社会分工,并用“社会分工”和“生产合作与分工”取代了“自然分工”和“生产聚合与拼接”,因此,分工是生产全球化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方面。
自然分工具有偶然性、拼接化和内向化等特点,由于偶然因而不具持续性、由于拼接因而不具内联性、由于内向因而不具范围性,因此,生产力虽然前进但很缓慢。真正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分工具有必然性、专业化和固定化等特点,由于必然因而可以延续传承、由于专业因而具有整体性、由于固定化因而具有联系性,因此,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素和加速剂。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建立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分工协作将“独立、孤立的生产过程”纳入“联合、整体的生产过程”之中,成为整体生产的组成部分和一个环节,从而达到将单个劳动者力量的机械总和整合为更大的合力,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成为总体劳动时间的一部分,进而减少非生产性时间的耗费等等。分工、协作还使得指挥、管理、监督和协调成为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现在,在生产场所不能缺少资本家的命令,就像在战场上不能缺少将军的命令一样。”[5]团队管理可以组织生产过程和环节,协调劳动时间和劳动资料分配,减少消耗,提高效率。
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只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发展形式和为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扫平道路而出现的,而机器大工业使分工和协作具有了真正社会、国家和全球的意义。机器大工业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纵深化发展,造成最初的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产业等级之间的社会分工,并且加强了社会生产的不同领域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通过生产环节和过程的社会化将社会生产推向全球,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脱离本国基地,更加依赖于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增强了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www.xing528.com)
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发展了新技术和新工艺,引起了新的产业分工,实现了从产业内部结构、产业层次到产品生产的全方位的生产领域的变革。从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信息产业、服务产业等新兴产业,带动了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淘汰了不合时宜的落后产业,使整个世界都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动之中。从产业层次来看,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事实使国际分工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过渡,“世界经济运行表现为同一发展水平的国际分工生产过程”[6]。从产品生产过程来说,单独的国家和企业已经很难独立完成产品生产的所有环节,产品生产过程变成同一个生产过程在不同国家、地区和企业之间的分工联系,“从产品生产的世界分工来看,产品生产的主要过程不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完成,而是由遍布全球的企业,包括跨国公司、相关企业群体,以高度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共同合作完成”[7]。20世纪90年代新的全球化生产网络形成,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生产网络中生产和投资的主体,除保留基本生产特征之外,其发展形态和投资方式也渐进发生了改变。二战后迅速发展的跨国公司,不仅细化了企业内部的生产和分工,而且将企业内部的生产和分工程序延伸到企业外部,扩展到了国际和全球。跨国公司将分工由传统以自然资源为尺度的垂直分工向以工艺、技术为尺度的水平分工推进,由不同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发展到同一产品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分工,由职能分工发展到增值链水平分工。为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跨国公司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投资设厂,挑选利润空间最高的地方开发销售,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武装自己的生产过程,促进本企业实力的发展,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0世纪末,出现了跨国公司新的发展形态——全球公司,它是跨国公司发展的高级阶段。与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超越了一切国家和地区界限,以全球为舞台整合配置资源,“整个公司集中进行研究开发及进行财务和金融安排,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8]。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也由国际间接投资发展到国际直接投资(FDI)。国际间接投资或国际证券投资,主要依靠虚拟资本获得红利和利息,与生产国际化没有直接的联系。与之相比,国际直接投资最显著的特点是参与投资项目的生产性活动,导致了生产国际化。国际直接投资通过以生产为目的的资本流动,引起了技术和劳动力的全球化流动,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生产环节的发展,有利于生产全球化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