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全球化的代表性论著:国内外研究

经济全球化的代表性论著:国内外研究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外,经济全球化的研究不仅固有传统、由来已久,而且取得和奠定了应有的基础和成绩。其次,提出全球化建构的理论。通过对形形色色异质性的全球化概念的解读和剖析,批驳“全球化死亡”的思想,提出了建设性的全球化理论。因应全球化的走势和困局,提出从重塑自由和平、民主责任的国际社会与全球共同体出发,重新设计全球经济安全与正义、重新建构全球治理和革新、开启全球治理的未来模式的观点。

经济全球化的代表性论著:国内外研究

在国外,经济全球化的研究不仅固有传统、由来已久,而且取得和奠定了应有的基础和成绩。乌尔里希·贝克就是其中一位无法无视和越过的研究者。在其代表作之一的《什么是全球化?》一书中,作者从根本问题着手,着力于反思怎样从理论上界定全球化,如何从政治上构建全球化,这样两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作者从分歧、界定、领域、逻辑和后果等维度对全球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释,从世界主义民主、世界风险社会、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等不同视角分析和描述了世界社会的雏形,指出了跨国国家的全球化发展前景。它揭示了世界市场——形而上学、所谓自由世界贸易、经济国际化、革命的无政治、单向思维神话、灾难思想批判、各种“颜色”保护主义(黑、绿、红)等对全球主义的曲解。最后,从国际合作、劳动联盟、按资分配、教育导向等方面提出了规避陷阱的途径。贝克的另一著作——《全球化时代的权力与反权力》论述了现代化转型中,“国家—公民社会—世界经济”间的“全球性权力游戏”,分析了在全球化浪潮下传统的民族国家观念所遭遇的挑战,得出了世界主义国家取代传统民族国家的结论。戴维·赫尔德与安东尼·麦克格鲁主编的《全球化理论——研究路径与理论论争》包括全球化的“危险”—“建构”—“再造”三层递进结构:首先,回应全球化消亡的观点。“9·11”事件成为“去全球化”的重要转折点,人们对全球化的“价值和意义”产生了困惑,对全球化的“过程和伦理”产生了恐慌,对全球化的“规范和结果”产生了怀疑,作者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答和论述,消除人们的思想困惑和疑虑。其次,提出全球化建构的理论。通过对形形色色异质性的全球化概念的解读和剖析,批驳“全球化死亡”的思想,提出了建设性的全球化理论。最后,规划全球化的再造模型。因应全球化的走势和困局,提出从重塑自由和平、民主责任的国际社会与全球共同体出发,重新设计全球经济安全与正义、重新建构全球治理和革新、开启全球治理的未来模式的观点。

阿兰·鲁格曼著《全球化的终结:对全球化及其对商业影响的全新激进的分析》,作者分析了“全球化”概念的泛滥,指出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大国集团操纵下的“超级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揭示了既有贸易投资格局与经济全球化鼓吹现状之间的矛盾,证明了真正意义的全球化非但没有走向成功,而且已经走向终结。只有区域性,没有全球化。迈克尔·斯彭斯、丹尼·莱普泽格所编《全球化与增长——后危机时代的含义》一书,书中作者重新审视了全球化,围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缓解和改革对新兴和发展中市场经济体增长模式的影响以及应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挑战的思考、改革和创新,对当前经济学界的争论提出一个总体看法。对全球危机的网络性以及宏观危机与扶贫转移支付等问题进行了论证,同时还讨论了增长面临的长期挑战,探索了气候变化、人口及新兴和发展中市场经济体增长模式与含义等问题。总之,各位学者出于各自不同的阶级阶层、专业角度和学术兴趣为我们认识和了解国外动态进展和研究现状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和立体化的资料,为国内进一步对比、借鉴,从而构建独立化和创新化的内容体系提供了参照系。(www.xing528.com)

近年来,在国内,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变化,尤其是新治理倡议、理念和体系的提出和实行,一则为新研究提供了最坚实的实践新进展和最可靠的客观新材料,二则为新研究提供了最超前的实践新理念和最公正的研究新视角,三则为新研究提供了摆脱落后旧范式和超越固化老套路的创新原则和优化路径,从而迎来了研究的最好时机和最新进展。就笔者搜集到的资料而言,2002年,俞可平主编的《全球化》一书一经出版,就引燃了国内对全球化尤其是“西方化”和“本土化”讨论的焦点和热潮,书中对全球化与东西方关系尤其是与中国关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引起了普遍的学术共鸣。同年(2002年),杨雪冬从理论前沿出发,聚焦最系统的理论线索和最新近的理论进展,对全球化关涉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理论评介和系统梳理。张森林(2011年)出版了《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价值的思考》(人民出版社)一书,对包括全球化的内涵趋势、进展变化、制度比较和价值旨归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深刻的论述。对经济全球化做政治经济学分析,不仅是对经典理论的深挖,更是对创新发展的奠基。《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2001年)一书,从传统思想的精髓、经典视角的深邃和经典内容的翔实等优势出发,使梳理与启示、分析与对策、战略与选择等相辅相成的组合等在书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于沛的《全球化和全球史》一书,着重从历史学的视角客观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理论,视角新颖,理据充实。范可著《在野的全球化——流动、信任与认同》,指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社会带来希望也带来问题,作者从人类学出发,以流动、信任和认同为线索,对迁徙、旅游、田野移民、权力、稳定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动态化离散和聚合的过程,流动性与风险、权力与信任、信任与认同、权力与稳定、国家公民与世界公民等问题在当下人类社会变革之中也必然产生和出现。和磊2016年著《反全球化》,书中论述了反全球化的概念、兴起和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反全球化的内容和进展,对反全球化、反新自由主义和全球治理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论述,在揭示“反全球化”实质的基础上,为全球化进行了申辩。最后,作者将落脚点置于中国,对当代中国的反全球化进行了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