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分工发展的客观要求

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分工发展的客观要求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是生产力、社会分工特别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自然条件。在产业革命之前,人类生产的物质基础是手工工具和手工技术,在这种生产条件下,国际分工的发展极不成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地域性和盲目性。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经济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越来越紧密。

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分工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是生产力、社会分工特别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类社会初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各原始共同体都是自给自足,共同体内部存在着以性别、年龄等生理差异为基础的自然分工,共同体之间没有贸易往来和分工协作关系。由于各个共同体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它们各自获得的产品也不同,这种自然条件的差别,是地区分工的自然基础。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产生之后,共同体逐步解体,各地区主要生产某一种产品,劳动地域分工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当地域分工超出一国的界线,在国际范围内表现出来之后,就产生出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往来。

历史来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就出现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往,但这种经济联系和交往当时还只是暂时的与不稳定的,并且对各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十分有限的。真正的国际分工,是在产业革命之后和机器大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指出:“机器发明之后分工才有了巨大进步……从前结合在一个家庭里的织布工人和纺纱工人被机器分开了。由于有了机器,现在纺纱工人可以住在英国,而织布工人却住在东印度。在机器发明以前,一个国家的工业主要是用本地原料来加工。……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1]这表明,机器大工业对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对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自然条件。这里所说的自然条件包括一个国家的气候、土壤、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很明显,矿产品只能出自拥有矿产资源的国家,水产品只能出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自然条件还决定了某些种类的作物只能在某些特定地区种植,例如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种天然橡胶,该地区天然橡胶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现在不少国家都根据本国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集中发展一些在国际上具有突出优势的产业部门,出现了一些“石油之国”“铜矿之国”“橡胶之国”“旅游之国”等。由此可见,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及各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第二,生产条件。在产业革命之前,人类生产的物质基础是手工工具和手工技术,在这种生产条件下,国际分工的发展极不成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地域性和盲目性。在产业革命之后,机器大生产不仅促进了地区分工与协作,而且也促进了国际分工与协作,使国际分工经常化和固定化。机器大工业还带动了通迅、运输等行业的飞速发展,把国际分工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指出,随着机器的普遍使用,旧的国际分工被改造,“一种和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2]

第三,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历史上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涌现出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随着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开始形成了最初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早开始了产业革命,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大工业本身又创造出新的运输工具和通讯手段,这样就最终促成了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了以电力、钢铁、化学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的进一步社会化。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的发展为标志,又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相继兴起,如原子能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生物化学工业等,这些新兴的产业部门使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引起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促使生产与流通在更大程度上超出国界而形成国际范围的生产与经营专业化,而生产与流通国际化还表现在金融业兴起的国际化的世界金融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对各国经济的渗透和促进。可见,生产国际化和国际专业化的加强,使国际分工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经济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工业部门特别是新兴的产业部门,其原材料加工、零部件配套、最终产品的组装,等等,可能不是在一个国家之内,而要涉及几个或十多个国家。在发达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建立完全封闭、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这种情况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日益国际化的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能关起门来搞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而应当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参与国际分工,与其他国家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系,通过对外开放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