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社会主义创建充足物质技术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创建充足物质技术基础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率先形成,先进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与落后的物质基础的矛盾,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表现得特别鲜明。对中国来说,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大厦,必须自始至终把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将实现先进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相互促进、适应和内在结合,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获得充分的发挥。

中国社会主义创建充足物质技术基础

中国原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植根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政治矛盾,特别是20世纪初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压迫和残酷剥削,合乎逻辑地引发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由此不可抑阻地推动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政治变革与经济变革。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夺取政权的胜利,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后,顺应中国经济政治的矛盾和生产力的要求,积极推进了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变革,在中国率先确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远远不充分的,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现代化工业生产发展不足,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例较低,广大国民经济领域,特别是农业领域还通行着落后的手工生产技术。第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第三,农业人口在国内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第四,主要工业品生产能力还比较低。

中国在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展示出如下的状况和特征:先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的),立足于落后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率先形成,先进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与落后的物质基础的矛盾,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表现得特别鲜明。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形成的滞后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多种多样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矛盾,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更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把奠定、充实和壮大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作为首要的任务。对中国来说,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大厦,必须自始至终把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在中国,如果不能迅速实现以使用手工工具为特征的传统生产力到以机器大生产为特征的现代生产力的转变,中国就不能使国民经济迅速、稳定地增长,长期困扰着我国,使我国亿万人民群众深受其苦的贫穷与落后的问题就得不到彻底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就不能迅速地提高,作为成熟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的普遍富裕就不能形成。物质技术基础的薄弱,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文化制度将因缺乏坚强的物质载体而难以巩固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将难以充分地发挥。

中国与发达国家主要经济指标比较(1980年)(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1981年、1982年)、《中国统计年鉴》(1981年)

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与社会主义充分的物质基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要付出艰苦努力的长期历史过程,展望其发展,它将经历这样几个阶段: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完成国家的工业化和大力推进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在20世纪末,建立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确立了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后,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现代化建设,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人民生活初步的富裕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再经过一个发展阶段,使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生产力水平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富裕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主义制度将保证和有力地促进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而现代化的迅猛跨进和物质基础的不断增强,又不断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促使它不断地自我完善。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将实现先进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相互促进、适应和内在结合,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获得充分的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