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上述三个方面规定性的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我们称之为狭义的,或原本意义的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但是也必须看到社会主义劳动(这里指经济部门的劳动)并不是统统都同时具有上述三个特征。有的劳动只有生产劳动的最本质的特征——直接满足社会需要的性质——而不具有其他的规定性,比如它不生产物质产品。这样的劳动是否具有生产性?这就涉及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概念的广延化,或广义的生产劳动问题。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把各个职能不同的经济部门——物质生产、流通、生活服务等——联合成一个整体,这些部门成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大机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环节,因而,对于社会主义生产,有必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考察,要把总体的社会生产看作是产品的生产,然后经过产品的运输、产品的销售,迄至产品进入消费领域的一系列依次递进的过程。一方面,物质产品创造出来以后,必须进一步通过由生产者向消费者手中转移的一系列阶段,产品只有经过这一系列的空间的与部门间的经济运动与周转,才能完成一轮社会生产和开始新一轮的社会生产,从而实现不断的社会再生产。另一方面,产品也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阶梯,它的使用价值才能由可能的使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使用价值,从而真正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如果说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从资本家的观点来看的生产目的,比如只要资本家生产的商品一旦脱手,并获得利润,尽管这一商品还是滞留在囤积居奇者仓库里待价而沽,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就是已经完全地、最终地得到实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则是从全社会的观点而不是从个别企业的观点来看待生产目的的。显然地,不能认为产品一旦创造出来就业已实现了这一目的。因为,未经过运输到销售地点的产品的使用价值还不是现实的使用价值,也不能认为产品由商业部门运到消费地点而尚未销售出去以前就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比如谁都知道没有销路的、在仓库中积压的物资,就不是真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使用价值,马克思说:“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6]这一论述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可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本质本身要求人们考察社会使用价值形成与最终实现的总过程,要求人们不是从个别单位、部门的角度来考察它们的活动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而是首先要从总体的角度,来考察各个不同的生产单位、部门的劳动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从这样的角度出发,那么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直接的工业、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就是直接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物质基础,流通过程中的运输部门的劳动通过产品空间的变换来进一步地使产品真正体现社会使用价值,它是物质生产劳动在流通领域中的延续。
商业从业人员的买卖商品,用于销售、簿记、广告的劳动是为商品价值形态变化服务具有纯粹流通性质的劳动。由于它们不创造物质产品与国民收入,按照狭义的原本的生产劳动的概念,这种劳动是非生产性的。但是由于在存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商业买卖劳动把已创造出来的产品转移到消费者(包括从事生产消费的企业)手中,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社会需要的有用效果得以实现,从而这种劳动不仅是社会有效的和必要的,而且是使物质生产领域的创造产品的劳动的生产性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制度下,如果物质生产领域创造了大量劳动产品,而商业网点缺乏,从业人员不足,大量的产品将成为积压物资,甚至坏损,这时一部分劳动的生产性将部分地得.不到发挥,从而不能成为具有现实经济意义的生产劳动。而如果社会产业结构中,商业部门具有最优的规模,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的生产性就能得到最充分的表现,这种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成为实现和发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的生产性的直接契机,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把它称之为广义的生产劳动。这种生产劳动概念的广延化,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统一的、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在生产劳动范畴上带来合乎逻辑的新变化。
生活服务部门的劳动,它一般不生产物质形态的使用价值,而是提供一个日常消费生活的服务。除了某些纯服务,即只提供一个非产品形态的有用效果,如理发、洗澡以及文娱演出、体育表演等而外,许多生活服务是实现物质消费品消费所必要的劳动。因为,消费品一部分是可以直接进入人们的消费生活的,如成衣、快餐等。某些消费品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进入最终消费,如菜蔬、食品要加工,布料要裁剪制作,而耐用消费品在消费过程中还要有经常性的清洁、维修劳动,如房屋要清扫、粉刷,庭院花木要剪修。因而许多消费品进入现实的消费必须有相应的辅助劳动,没有这样的辅助性劳动,消费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发挥或不能充分发挥,甚至还会很快坏损而丧失使用价值。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活服务部门的劳动,许多是为发挥、保护和延长消费品的使用价值的。衣服的清洗织补,房屋的清扫维修,家用电器和气具的修理等部门的劳动,保持消费品的性能良好,使它的使用效果更大,使用时间更久,这样就可以说,这种服务性劳动相对地增加社会使用价值。因而,如果社会主义产业结构十分合理,为发挥和维持物质消费品的使用效果的服务行业有最优的规模,它不是影响和削弱了物质生产,恰恰相反,它却正是使物质生产劳动有更大的经济效果,可以说它大大增强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的生产性,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这种服务性劳动具有某种生产性,并把它归入广义的生产劳动。特别是现代化的服务业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服务业不同,现代化的服务业不是纯服务而往往是服务与商品销售相结合,服务与物质消费品的消费相结合,服务与物质生产相结合。如餐厅、旅店既提供生活方面的纯服务,还进行某些食品的加工生产,如厨师的劳动就带有物质生产性(商业部门的许多劳动也有类似情况)。物质生产日益向服务业渗透,是现代社会经济中的一种发展趋势。考虑到这种情况,那么,服务部门的劳动就不仅是相对地增加社会使用价值,而且某些方面还绝对地增加社会使用价值,这是我们称它为广义的生产劳动的又一理由。
某些服务性劳动是直接作用于生产力的人身要素,用于维持与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的。如医生的服务,给劳动者治病健身,它不仅修复劳动力这架有生命的机器,而且增强人们的体质,延长劳动力使用时间,这样就直接加强了生产的主观因素——人的生产力,并由此对物质生产起直接的促进作用。当然,医疗单位是属于社会的消费领域,为生活消费服务的机构,我们不能把医生的医疗保健性的服务混同于物质生产劳动,但是要看到当代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显示出日益地把医生的服务(起码是厂医的服务)纳入企业生产的必要条件的趋势。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医卫人员越来越密切地为物质生产服务,卓有成效地成为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直接动因,所以,我们说这种直接为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服务的医卫人员的劳动已带有某些生产性,并把它归入广义的生产劳动的范畴。(www.xing528.com)
科学技术部门的工作中的那些与物质生产密切结合,并直接影响物质生产的部分,他们的劳动如工程技术人员的劳动,本身就属于结合的物质生产劳动的一部分。由于当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和更迅速地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即使是从事应用技术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甚至是某些从事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在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迅速地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条件下,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性脑力劳动也是具有不同程度的生产性,从而应该将它归入广义生产劳动的范畴。同理,教师的劳动,在它能比较迅速与直接地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从而直接地增强劳动生产力(指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范围与限度内,也应该属于广义的生产劳动的范畴。
归结起来,我们认为: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除了原来的与狭义的生产劳动概念而外,还存在广义的生产劳动概念,这种广义的生产劳动具有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社会规定性——直接满足社会需要的性质,但是却缺乏生产劳动一般的特征,即它是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
所谓广义的生产劳动,不同于履行某一种社会主义社会职能的劳动,如履行上层建筑部门职能的政法机关、军队的劳动,后者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的和有用的劳动,但它们属于非生产劳动,而不是广义的生产劳动。广义的生产劳动是指那些能够使物质生产得以顺畅进行,或是直接地增强生产力诸因素的能量与效率,直接促进物质生产发展的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是那种转化和成为物质生产的契机与动因的劳动。能否归入广义的生产劳动,要以它是否具有上述属性为条件,而不能简单地以经济部门或职业部门作为划分标准。例如我们不能说服务劳动都是广义的生产劳动,因为纯消费性的服务就不属于生产劳动。此外,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不能迅速地与直接地转化与增强生产力的因素的那些纯理论研究性的劳动,也不具有生产的性质。因此要划定不同部门的多样的社会主义劳动是否具有生产性,就必须对这种劳动与物质生产的相互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
广义的生产劳动尽管直接促进物质生产,但是它毕竟不是直接的物质生产,是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在商品生产存在条件下,它不形成价值与剩余产品价值,这些部门的劳动的收入属于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因而,不能将它们实现的收入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从这里也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广义的生产劳动是原本的、狭义的生产劳动的派生与衍化的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