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生产活动中的竞争策略

企业生产活动中的竞争策略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不是那种单纯着眼于国家利益,无视企业、个人利益的全民所有制体制,这种体制下,企业失去内在动力,对市场状况不作反应,因而是压制与排斥市场机制的。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表现出很高的生产效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用最少劳动获得最大效果。

企业生产活动中的竞争策略

供>求→价格下降,供<求→价格上升,供求均衡点——均衡价格(=成本+平均利润,即价值)。因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要求企业适应市场的状况积极地作出反应:生产上的反应,价格上的反应,投资上的反应。这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即价格机制,研究各种各样的生产经营条件(资源条件)与需求条件,价格决定方式(自由竞争价格,垄断竞争价格),等等。国家利用经济杠杆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因此,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的阐明,就绝不能停留于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表述与空泛论述,而是应该主要着眼于整个复杂的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通过国家宏观控制机制)来阐明。

这应该包括:(1)价格如何决定企业生产的机制(包括企业生产的决定,高速机制)。(2)价格如何对失衡的比例进行自动调整的机制。(3)国家如何利用市场,制定参数,用参数调控生产,国家如何拟订预定的计划。这些是政治经济学中要重点讨论的内容,对于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也应该着眼于其机制的阐明,如商品经济中各种收入的形式,价格与收入关系。市场机制使职工收入不再是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而是可以通过市场价格变动,而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领取到来自社会总产品中的一份。国家的调节措施,税收政策与对过大收入差距的抑制,因而通过市场与计划机制,社会将从总体上保持按劳分配的性质。可见,对消费品分配的性质的阐明,不是简单地理解有关按劳分配的抽象原则,而是着眼于细致地分析决定企业的收入与职工收入的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

经济运行机制、方式、特征取决于经济机体、经济组织结构,因此,应该联系经济结构,特别是所有制结构来研究经济运行,要通过结构的完善来调整经济运行。

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经济的社会结构绝对分不开,在一定意义上,前者不过是人们从运动中看到的结构,而后者又无非是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制”。

我们研究经济组织结构,不是孤立地为研究经济组织而研究经济组织,更不是为了某种道德准则、公平原则如“一大二公”来设计经济组织,重要的是基于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要求,要使经济组织结构形式、体制有利于组织好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顺利发展,即有健康的畅通的经济运行。例如为了使微观经济运行顺畅化,使企业获得正常的、适当而有效的驱动力,使市场价格变动能引起企业的积极反应;使市场价格能发挥正常而有效的引导、抑制作用,以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功能。总之,为了形成使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市场机制,使社会主义经济拥有一个自行发动、发展和调节的十分灵敏的、覆盖广泛的神经系统经络体系,就必须有适当的经济组织结构。首先是适当的所有制结构,其次是适当的分配结构。这既是社会公共占有的,但是又是实行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利益相结合的。而不是那种单纯着眼于国家利益,无视企业、个人利益的全民所有制体制,这种体制下,企业失去内在动力,对市场状况不作反应,因而是压制与排斥市场机制的。

可见,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畅通无阻地发生作用,而不是残缺不全,线路紊乱,接触不良,需要的是适当的占有与分配结构,企业间的经济组织、结构,国家管理方式,为此,有必要为了经济运行机制而调整经济组织结构,深化企业改革,寻找适当的、多样化的两权分离形式,以完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体制、结构,如实行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拉开工资差距,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形式的多样的分配结构,等等。还需要健全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机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机制的健全,不仅仅在于市场机制的强化与企业活动制约要素的市场化,同时还在于计划机制的完善化与对企业活动的计划指导功能的有效化。当前企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行为短期化与活动的盲目性的增强,如乱发奖金,重复建设,盲目生产,乱涨物价,出现了那种类似自由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状况,这表明市场机制尚未与计划机制有机结合,这种经济运行上的缺陷,也反映了经济组织结构的缺陷,它很大程度上是企业还未摆脱传统的旧体制有关。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

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互相依存的各个环节,以及这些环节是如何互相推动经济运行的。

纵向的:总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微观是基础,微观经济即企业经济活动是如何运行的;微观的运行如何制约着宏观经济的运行;企业的活力为什么是整个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活力的本源,企业的活力的界限:什么样的十分有活力,但“超限的”企业独立活动表现为宏观经济的盲目性。通过这种分析,找到使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活力,去搞活微观企业的有效办法,使宏观经济不具有政府性质,在适当的与合理的范围内搞活微观。

横向的:生产运行的机制如价格与企业生产决策;交换运行的机制,如价格与市场购销;分配运行的机制,价格与分配;消费运行的机制的研究。(www.xing528.com)

横向研究,在于揭示如何形成一个生产活动、交换活动、分配活动、消费活动的不停顿的畅流,形成诸内在环节,环环相扣,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有条不紊的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如何使交换市场适应生产,使分配适应生产与交换,使消费适应生产、分配与交换。例如一个加速的生产高峰期—市场活跃—消费增长—分配联动。在生产受限、物质缺乏期,就不可能有十分松动的分配和迅速增长的消费。

要有经济运行的观点。要把经济生活作为一个不断发展,递次演进的过程,要按照不停顿发展的原则来自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排除内部的阻滞、摩擦,避免发生卡壳和流而不畅,甚至流不动,即经济运行的障碍。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表现出很高的生产效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用最少劳动获得最大效果。

为什么要使流通适应生产?产品生产出来,应该经过流通媒介,进入消费领域,传统体制下,讲求生产,不主张产品的流通,即通过商业,物资部门而转移到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之中,流通机制的不灵:物质分配与统购包销的计划机制的僵化不灵,使大量物资与消费品积压于仓库之中,即流通领域的余积,成为传统体制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

在大量积压的另一方面,是企业因物质供应匮乏而不能正常生产,消费者因难以购得适销对路的商品而严重消费不足,即消费的紧缺、匮乏。市场上长长的排队和越来越多的消费品凭票供应,以及由此出现的黑市交易情况不仅是十分严重的,而且长期存在,几乎可以说是传统经济体制固有的痼疾。奇怪的是,对于这种产品不能流通的现象,人们长时期是视而不见。人们把社会主义当作是单一的生产,为生产而生产,满足于总产值的增长,但是人们却不重视产品的顺畅流通和消费的增长,这就表明,人们缺乏经济运行的观点和不懂得组织顺畅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流通余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供应不对路,产品不适销。这是由于人们习惯于按照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计划生产,而不关心市场需求,只要能看到产值,不必管它生产出来的是紧缺商品或是次品或是废品,人们在进行生产时,不必考虑市场销售,不必考虑消费需要,孤立的生产观,缺乏生产流通、消费相统一的经济运行的观念。

以上情况表明,把生产、流通、消费统一起来和互相联结起来,即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考察某一个经济活动,从互相推移,递次演进的链条的角度,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活动作为一个与其他环节有密切关联的局部环节,并由此来安排与组织社会经济活动,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剖析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的方法,就是分析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项基本的方法。

【注释】

[1]写于199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