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发展演变特点

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发展演变特点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股份制的产生、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催生了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诞生,然而,华商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却偏离了市场发展的轨道,长时期成为了政府公债的交易场所。抗日战争爆发后,虽然上海华商证券市场标的物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可是财政性的退位并没有导致真正资本市场的确立。随着国民党统治的覆亡、国民经济的崩溃,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终结也不可避免。

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发展演变特点

从1872年中国近代第一只华商企业股票——轮船招商局股的发行,到1949年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最终结束,作为近代上海证券市场主体的华商证券市场经历了近80年的经营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证券市场,它与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内汇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共同构成了近代上海金融市场的有机整体。上海华商证券市场在上海金融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上海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资本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相比,其投资者的范围十分广泛,既有银行、钱庄、工商企业等机构投资者,也有众多的散户投资者,所容纳的资金也不仅仅局限于上海一地,还有部分资金来自全国各地。在其历史演进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1.发展道路的曲折性。通常情况下,西方国家的证券市场一般是先有发达的公债交易,然后才有发达的股票交易,而在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应该是产业证券(包括企业股票与债券)与政府公债的有机统一,而且以工商产业证券始终居于证券市场的主体地位,而近代上海的华商证券市场却恰恰相反,从股票交易市场开始产生,到发达的政府债券市场,再发展到企业股票市场,而且,产业证券与政府公债处于此消彼长的对立状态,并且在相当长时期里以政府公债居主导地位。

2.市场结构的不完整性。完备的有组织的证券市场,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证券的发行,二是证券的流通交易。就本质而言,上海华商证券市场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发行与流通交易统一的市场,只是一个单一的二级证券交易市场。对于证券发行来说,政府公债的发行与产业证券的发行则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前者虽由政府直接控制与管理,不属于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管辖范畴,但却异常繁荣,而后者虽是证券市场的主体部分,然而直到1949年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终结,也未真正建立,致使近代上海华商企业股票的发行一直处于分散状态。

3.财政性与投机性并存,由此导致对工商业融资功能低下且不稳定。近代以来,中国中央政府(主要是北京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极度困难,入不敷出,不得不依靠发行公债来维持财政的平衡,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更是将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的上海作为劝募政府公债库券的主要地区,政府公债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企业股票的发行,致使政府公债在这段时间里不仅成为上海华商证券市场上的主要标的物,而且交易处于极度亢奋状态。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主要为政府公债的顺利发行提供了保障,起到了调剂政府财政盈亏的功能,疏导游资的功能。同扶持工商业发展相比,政府更加重视以种种手段吸引金融界与富有游资者投资公债库券。近代中国工商业产业证券发行机制不健全,企业股票则备受冷落,上市交易的企业股票不仅为数极少,且大多有行无市,使得企业通常难以较为稳定地通过证券市场筹措到必要的资金,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大打折扣,使证券市场成为投机的场所,其投机性远大于投资性。(www.xing528.com)

通常情况下,证券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不可或缺的产业资金市场,为现代工商企业发展繁荣所必需,证券市场常被视为国民经济盛衰的晴雨表。股份制的产生、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催生了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诞生,然而,华商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却偏离了市场发展的轨道,长时期成为了政府公债的交易场所。即使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企业股票逐渐成为了华商证券市场的交易标的物,银钱业等投资者仍主要从事股票流通交易市场中的投机经营,而不是放在股票的发行市场上,致使股票发行一直处于分散状态,工商企业的筹资募股困难重重。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并没有承担起促进产业成长的历史使命,反而成为消纳游资的主要场所。因而,没有起到促进近代中国民族产业经济发展的应有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虽然上海华商证券市场标的物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可是财政性的退位并没有导致真正资本市场的确立。由于战争的特殊原因,政府公债在上海华商证券市场上失去了往日的辉煌,逐渐让位于企业股票,抗日战争时的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特别是上海完全沦陷后,得到迅速发展与空前繁荣,但它却并非就是工商业发展繁荣的表现,由于日伪的殖民统治,上海的工商业陷入极度的衰退与崩溃的边缘,不少工厂、商业公司把经营重心转到从事牟取暴利的股票投机活动中,华商股票市场畸形繁荣的背后是工商业无路可走、上海游资充斥而出现的极度投机狂热,其投机性远大于投资意义,并没有真正发挥资本市场繁荣工商业的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从表面上看,重新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确实是以企业股票为主要的交易对象,从抗日战争前的财政性很强的公债市场向以企业股票为主的资本市场的转变已是顺理成章。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华商证券市场实际运作证明:国民党政权倒行逆施,人心民意无足轻重,政局动荡不安,经济运作失序,稳定证券市场的基石不复存在,它理应承荷的吸收游资、辅助生产与建立现代资本市场的使命,最终难以实现。随着国民党统治的覆亡、国民经济的崩溃,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终结也不可避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