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兴起与发展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上海第一家华商证券交易所是1920年7月1日宣告成立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然而,它的建立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914年12月29日,北京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之后,第一个根据这个法令申请开业的便是上海交易所。1917年1月22日,由孙中山领衔,虞洽卿、张人杰、戴季陶、赵家蕃、张鉴、赵家艺、盛丕华和洪承祁等8人附议,向北京政府农商部呈请,成立上海交易所。上海总商会亦为之呼吁,催促农商部予以批准。

近代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上海第一家华商证券交易所是1920年7月1日宣告成立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然而,它的建立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民国成立以后,1913年,农商总长刘揆一,曾一度召集全国工商巨子集会北京,讨论设立交易所的必要性,议决可于通商大埠酌量分设,以为倡导。1914年,财政部又发出倡议,建立官商合办交易所,[9]虽然都只有一纸空洞决议,但它却是中国自行创办证券市场的先声,在全国工商界发生相当深刻的影响。1914年12月29日,北京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之后,第一个根据这个法令申请开业的便是上海交易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前身)。1916年,孙中山先生首先发出倡议,为壮大声势和便利在上海商界募集股份,特邀著名商人虞洽卿合作,而虞洽卿又邀约上海工商界知名人士闻兰亭、沈润挹等参加,不过,从1916年孙中山与虞洽卿首次提出开办交易所,到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正式开业,历时四年,可谓历经坎坷。

1916年12月,孙中山先生感到创设交易所可以为革命事业提供巨额经费,于是接受日本某政党建议,决定与长期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神户航运巨头三上丰夷共同在上海开办交易所。12月5日,由戴季陶出面与三上的代表中岛行一签订草约,规定资本总额为上海通用银元500万元,日方提供250万元,作为无息贷款,所得红利,日本资本团得8/10,创立人得2/10。同时规定,交易所须聘用日本资本团推选的精通业务之人为顾问,合议处理一切。其后对草约个别条款作过修改,即行定案。签字者有孙文、赵家艺、虞洽卿、张人杰(静江)、洪承祁、戴传贤(季陶)、周佩箴等11人。[10]同时又积极联络上海工商界头面人物,征求他们的意见,最后决定在上海区域内组设包括证券物品在内的综合性交易所,由虞洽卿等人具体策划。1917年1月22日,由孙中山领衔,虞洽卿、张人杰、戴季陶、赵家蕃、张鉴、赵家艺、盛丕华和洪承祁等8人附议,向北京政府农商部呈请,成立上海交易所。同年2月,农商部批复:“查所拟营业目的,除物品交易一项,应咨请江苏省长查复到部,再行核办。其证券一项,系为流通证券起见,应准先行备案。惟呈请手续核与《证券交易所法施行细则》第二条规定未符,应即遵照办理。”虞洽卿等人接到指示,一面加紧筹备,一面将“与规定未符”的有关文件一一备齐,准备再次上报。但不久北京发生“府院之争”,酿成北京政权动荡混乱,旋张勋复辟,孙中山先生匆匆南下主持国是。面对如此情势,虞洽卿只好暂且搁置交易所一案,第一次申办宣告失败。[11]

1918年初,农商部根据《证券交易所法施行细则》第六条“自暂行立案后满一年并不禀请批准设立者其立案无效”之规定,令虞洽卿迅速筹办,“如逾期未能开办,应即准由他商设立”。于是,虞洽卿联合上海的米业、棉花业、纱业、金业、洋布业等重新发起,再次呈请农商部,以物品交易所之设立为事实上的需要,请准予与证券交易所一并立案,开办兼容证券与物品的交易所。上海总商会亦为之呼吁,催促农商部予以批准。但由于在证券与物品是分办还是合办问题上一直未能解决,筹备工作又搁置下来。

1918年上半年,日人经日本政府特许创设上海取引所股份有限公司,股本定为1 000万元,以经理证券、纱花等商品之期货或现货买卖为业务对象,其营业地点,总行在日本大阪,分行在上海租界。[12]日人希图以此联络阪沪两大市场,使中日两国间之经济关系,亦见密切。

面对日商取引所的刺激,虞洽卿等为与日商争利,积极联络各界,一面具呈上海县知事公署,“缘外人已有上海交易所之组织,我不自办,彼将反客为主,代我而办,则商业实权,实操外人之手,华商命脉不绝如缕,因此上海各业董如米业花业金业等,均愿列入发起,遵照前案迅速进行,以为保持商权之计,至条例未颁,不妨依照外国先例,参酌国内习惯,先行试办,随时仍由官厅监督纠正,俟正式条例颁布后,再行遵照办理,似于法例商情,均无窒碍,除已函请上海总商会转呈外,理合具呈县长,俯赐转呈沪海道尹,详请省长,转咨农商部核准,证券物品,一并立案,俾得依法集资,迅速开办,以保主权而维商业,临呈不胜迫切待命之至”。[13],一面由总商会具呈农商部立案,“上海交易所之设议而未行,诚恐外人夺我利权,追踪无及,现据虞董等以孙文已脱离此案,米业等董事愿加入发起,证券物品一并办理,其立论均属切当,理合据情转呈,仰祈钧部府赐察核,准予立案,并乞批示只遵,实为公便。”[14]农商部则以为,证券与物品各国交易所通例,大抵分别经营,即就物品一项,以一交易所兼营多种,事实上亦多窒碍,要求分为三个交易所办理,使证券交易与物品交易个别经营。[15]

尽管未得到农商部的明确批准,虞洽卿等还是积极行动起来,1918年7月14日,虞洽卿联络各巨商召开预备会,确定股本500万元,共10万股,先由各业自行筹认,若有不敷,再行登报招集,同时建立事务所,结果各业认股,异常踊跃。[16]8月26日,上海交易所第二次预备会在海宁路召开,“所有上海商界重要人物及各业领袖”先后到会,决定修订章程及将所收股本指存中国银行,指定筹办干事盛丕华、冯承祁、邹静斋、周佩箴、赵士林等五人,具体进行筹备工作。[17]上海交易所发起者共20余人,每人派认股联单一本,到9月中旬已缴有3万余股,所缴股款,每日均存入中国银行。[18]10月,认股即告完成。然而,到12月,上海交易所认股截止已逾两月,却迟迟不能开张,其原因仍然是上海商界与北京政府之间在分业与合业上的分歧所致,上海交易所的发起者们坚持认为,“日人之取引所包含各种营业,我非联合各业各商帮团结为一,则资力皆无能与之对抗,故决议上海交易所全体组织为一公司,以期利害共同,互相辅翼。”但是,农商部却饬令其一分为三交易所办理,各发起人认为将一公司一分为三,开支浩大,且顾虑资力人力皆不足以对抗日人,因此竭力与农商部相争,力图达到统一公司之目的。[19](www.xing528.com)

在争执不下时,农商部只得令上海总商会召集各商帮就交易所是分办还是合办问题再行研究,上海总商会根据部令分函各业领袖,要求各自先将分办合办两层,自行研究,相互接洽,再行定期开会。结果,除金银业外,所有花纱、布匹、股票杂粮、皮毛各业领袖,均赞同交易所合并办理,经各业领袖签名认可,会议八次,始终不变,一面联名呈请农商部立案,一面招集股本,力图进行。金业领袖施兆祥主张另办,并将证券牵入一起,要求另行办理。不过,其他各业仍坚持认为,“股票交易本微,而棉市油豆皮毛等,只能作为现物交易,惟花纱有定期交易,若分设三交易所,则开支既大,且各不相顾,终归失败,合并办理,虽有一业亏折,仍可酌盈剂虚,共同维持。”[20]于是,各业领袖一致赞成合办,定为议案,并函请上海总商会据情呈报农商部。

经多方努力仍无希望,各认股人见成立遥遥无期,纷纷要求退股,不得已,1919年3月21日,创办人虞洽卿只得发出通电,准备发还认股定银。[21]其后,因上海商界一致呼吁,最后经江苏省实业厅厅长张轶欧、上海总商会会长朱葆三、沪海道尹王赓廷联合会呈,据理力争,虞洽卿又赴京亲向主管部门交涉,农商部才核准“查此案既据查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除金业、股票两业外,多数均以合办为宜,自应准予先行开办”。1919年6月28日由上海县知事公署转令上海交易所。同年9月,修订章程,决定将上海交易所改名为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过筹备,收足第一期股银125万元(总额1/4),于1920年2月1日在上海总商会开创立会,股东总数572户,公推虞洽卿为议长,当场选任理事17人,监察3人。6月1日,上海交易所备具手续,致函上海县知事,定1920年7月1日为公司正式开业日期,请求转江苏省及农商部批准,6月23日,经沪海道尹、江苏省长及实业厅的指令,准其如期开办,并将意见咨送农商部备案。[22]1920年7月1日正式开业,地址设在四川路与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转角处,额定资本仍为500万元,先收1/4,分10万股。理事会推举虞洽卿为理事长,闻兰亭、赵士林、郭外峰、沈润挹、盛丕华、周佩箴为常务理事。理事会以下设场务科、计算科、会计科、总务科、文书室等机构。交易市场分为七个部:证券部、棉花部、棉纱部、布匹部、金银部、粮油部、皮毛部,各部分别专设市场。每一部有经纪人55名。于是几经周折,上海第一个由华资创办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终于成立了。这在当时成为一件十分引人注目的大事,在上海的外文报纸《远东时报》即以《中国第一家证券物品交易所》为题,并配上大量的图片,对它的开业盛况、交易系统与组织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盛赞其整个交易系统与组织管理完全拷贝于“华尔街”,而中国人的思想也正沿着这条实际的路径向前迈进。[23]

在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的过程中,国民党人也踊跃参与,1918年,居住在上海的戴季陶、张静江、蒋介石等人因经济拮据,遂共谋生财之道。戴季陶想起孙中山曾经提出过建立证券交易所的倡议,主张在上海地区创立交易所来聚集社会资金,得到其他人的一致赞同。不久,就在上海建立秘密组织“协进社”,着手筹划。他们首先约集虞洽卿、盛丕华、洪承祁、赵家艺、沈润挹、周佩箴等人为社员,以扩大力量,同时通过虞洽卿、沈润挹拉拢当时上海工商界闻人,如温宗尧、闻兰亭、李云书、吴耀庭、张澹如等,怂恿他们充当交易所的发起人。1920年初,协进社派社员洪承祁去宁波邀请魏伯桢,要他伴虞洽卿赴京向农商部交涉。经过魏、虞两人的周旋、疏通,农商部终于在同年6月批准在上海设立证券物品交易所。办法暂时“全照日本取引所,并聘请了日本顾问”。[24]

与此同时,在上海成立的另一著名华商证券交易所就是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其前身是上海股票商业公会。在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筹备成立过程中,虞洽卿、闻兰亭等为网罗证券经纪人,看中了股票商业公会的全班人马,决定吸收之。但却遭到股票公会的抵制,公会同仁决心迅速筹办华商证券交易所,与物品所抗衡。经公会议定,全体会员均作为证券交易所发起人,将资本额定为25万元,分1.25万股,每股20元,先收25%,一次缴足。全部资本由会员自愿分认,额定经纪人40名,全由会员担任。于是,会员既是证券交易所发起人,又是股东兼经纪人,这种三位一体的特点,完全有别于其他各类交易所。[25]1919年10月底,在范季美、孙铁卿、张慰如等人的发起下,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讨论该会改组成立交易所问题,到会者甚众,当场认股颇为踊跃,达成决议,并拟定《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共六章35条,报农商部批准。[26]1920年1月12日,召集大会,由干事孙铁卿、尹韵笙、陈兰庭、范季美、张慰如、何世葆、顾克民等7人致电农商部暨江苏省长实业厅称:“上海股票公会,改组证券交易所,资本认足,已收证据金1万元,存上海浙江兴业银行,昨日开会议决报部备案,复开收股款,并选定干事7人,至虞和德(洽卿)筹办交易所,并不征求股票业真意,遂行混用证券名义,迹近扰乱详情,先已分别电呈在案,现经同业筹备,已告成立,为此俯恳大部,体恤商艰,予以维持。”[27]1920年3~4月间,将会址迁到汉口路昼锦里附近,5月20日,在汉口路的会所举行股东创立会,通过章程,宣告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成立。选出范季美、张慰如、孙铁卿、尹韵笙、陈兰庭、冯仲卿(中国银行副经理)和周守良(通易信托公司副经理)等七人为理事,陈永卿和顾鼎贞为监事,理事会推举范季美为理事长,张慰如为常务理事,并且成立经纪人公会,推举何世葆为会长。1921年1月正式开业。[28]就行业系统而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为当时上海股票公会同业所组织,且为专营证券机构,属上海证券市场之重心;从营业范围及实际力量来看,由于专门经营证券一项,确属执证券交易之牛耳。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是上海华商发起成立的第一家综合性的交易所,称得上是上海最早的正式证券交易所,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则是近代上海唯一的专门经营证券的交易所,这两所的相继成立标志着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正式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