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域限制:研究范围仅限上海

地域限制:研究范围仅限上海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4年12月《证券交易所法》公布后,1918年6月,北京证券交易所首先成立,紧接着,20年代初,上海相继建立了两个证券交易所,一是1920年7月1日建立于四川路与爱多亚路转角处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一是建于汉口路昼锦里附近,1920年5月20日宣告成立,1921年1月正式开业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风潮之后,除上海的证券物品交易所、华商证券交易所及北京证券交易所继续存在外,其余各地经营证券的交易所均倒闭停业。

地域限制:研究范围仅限上海

就近代以来的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来看,虽然证券交易的历史很长,但却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在不同时期,全国不少地方均建立有证券交易所,但除上海外的其他地方为时都十分短暂。1914年12月《证券交易所法》公布后,1918年6月,北京证券交易所首先成立(该所到1933年以后,陷入停顿状态,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宣布停业),紧接着,20年代初,上海相继建立了两个证券交易所,一是1920年7月1日建立于四川路与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转角处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一是建于汉口路昼锦里附近,1920年5月20日宣告成立,1921年1月正式开业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这三个证券交易所的先后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的证券市场进入交易所时代。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交易所在上海得到迅猛发展,先后成立了136家交易所,在汉口、天津、大连、广州、南京、苏州、宁波等地也相继设立了52家交易所,爆发了1921~1922年的“信交风潮”。风潮之后,除上海的证券物品交易所、华商证券交易所及北京证券交易所继续存在外,其余各地经营证券的交易所均倒闭停业。此后,股票交易渐趋冷落,随着北京政府与国民政府大量公债的发行,公债成为了证券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此时的证券交易所可以称为公债交易所。除上海、北京两地的证券交易所外,在20世纪30年代,其他各地又陆续建立了几个证券交易所,1931年1月成立的汉口证券交易所,1933年9月成立的四明证券交易所(设于鄞县,今宁波市),1934年11月成立的青岛物品证券交易所,1935年9月成立的重庆证券交易所,但都规模不大,交易量甚微,且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各所相继停业。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12月,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经济总署为控制华北金融市场,责令在天津组织“华北有价证券交易所”,由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四个城市的银行公会、钱业公会、市商会及工厂联合会出资设立,1945年8月27日,在天津宣告成立,此时,日本虽已宣布投降,但天津仍处于日伪统治之下,所以该所能够继续营业,9月被国民政府接收,10月8日停业,开业不足2个月。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退到大后方后,以重庆为陪都,重庆的金融业也随国民政府的到来而有所发展,1941年,国民政府财政部拟在重庆设立“重庆产业证券交易所”,但终因条件不具备,且又处于战争时期而未获成功。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3月,在天津建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但经营不到半年,1948年8月19日,由于国民政府实行金圆券币制改革而宣布停止交易。

由以上可知,虽在不同时期,不少城市都建立过证券交易所,但除上海之外的其他各地,证券市场建立的时间都不长,且规模不大,交易量甚微,不足以反映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全貌,而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从晚清开始出现以来,一直延续不断,直到1949年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因此是旧中国历时最长的证券市场。不仅如此,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还是全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证券市场,因为证券市场是整个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需要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需要依附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而上海是近代中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这里集中了全国最大最多的银行和钱庄,有实力最雄厚的金融资产阶级作为坚强后盾,他们成为证券市场最主要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上海的银行与钱庄凭恃着宏大的经济力量,成为了政府公债,特别是国民政府在1927~1937年所发内国公债的最大承销者与购买者。同时,上海又是近代中国的工商业中心,这里是近代中国最早股份制企业的发祥地,也是近代中国股份制企业最多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为了中国华商股票的集中交易市场。而与此相比,近代中国其他任何城市都不具备上海这样的条件,如北京证券交易所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证券交易所,但它的产生却不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业发达的结果和需要,而是北京政府大量发行债券的产物,北京证券交易所建立于北京政府公债发行的初期,繁荣兴旺于北京政府公债库券发行最多、最滥的时期,并随着北京政府的灭亡而走向衰败,1928年以后,随着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北京证券交易所便日趋冷落,逐渐失去了其固有的重要地位,据记载,1928年,北京证券交易所只做五年六厘、七年长期、整理六厘、九六公债等四种证券,以后便逐步改为物品交易,并于1939年初歇业。[1]而30年代相继在宁波建立的四明证券交易所、青岛证券物品交易所、汉口证券交易所、重庆证券交易所,限于经济条件,虽有少数几家地方企业股票上市,但多有行无市,主要以经营当地政府所发行的地方公债为主,规模不大、交易更不发达。因此,近代上海证券市场在中国证券发展史上占据着极端重要的地位,是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典型代表。要认识近代中国的证券市场,必须着重于对近代上海证券市场的剖析,因而,本书选取了近代上海证券市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