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的定律,它是对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很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人们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使用的货币是用金属铸造的铸币。铸币与我们今天使用的纸币不同,铸币本身就有价值,它本身所采用的金属是其价值的直接体现,其面值的基础就是其重量和成色。不过铸币在市场流通中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在铸造的过程中不可能保证每一个铸币都有一样的重量和成色;二是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每一个铸币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从而导致其重量的减少。因此,同样面值的铸币,其实际价值是有所差别的。
在铸币流通时代,随着流通时间的推移,人们都想着把“好的钱”(良币)留在自己手里,把“差的钱”(劣币)拿出去花掉。这样,市场上流通的慢慢地都变成差的钱了,于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产生了。这一现象最早被16世纪英国财政大臣格雷欣所发现,故也称为“格雷欣现象”。“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脉相传,不仅在铸币流通时代有,在后来的纸币流通中照样存在。比如平时大家都会把自己手上肮脏、破损的纸币或者不方便存放的镍币尽快花出去,而留下整齐、干净的货币。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端于货币流通过程中,但若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则都存在着类似现象。譬如说,平日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秩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再比如,在有些大锅饭盛行的单位,无论水平高低、努力与否、业绩如何,所获得的待遇和奖励没什么差别,时间长了,年纪轻、能力强、水平高的不堪忍受,就都另谋高就去了,剩下的则是老弱残兵、平庸之辈。
著名作家郑渊洁写过一篇童话故事《一斤沙》,两个卖米的商贩,一个诚实经营正常售卖,一个往里掺沙子,价格卖得便宜。结果呢,大家蜂拥抢购掺沙子的商贩家的米。百般无奈之下,那个坚守自己底线、不想弄虚作假的商贩索性在摊位上将米和沙子单分出来,并且明白地告诉顾客,他也可以便宜卖,不过由于自己没有把沙子掺进米里,所以买他十斤米,只能是九斤米搭一斤沙。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夸张,但也能看出,一个歪风邪气盛行的社会把希望恪守诚信的人逼到了什么地步。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最终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失当和社会效率低下,其本质是一种“逆淘汰”现象。所谓“逆淘汰”,就是坏的淘汰好的,劣质的淘汰优胜的,小人淘汰君子,平庸淘汰杰出等。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不仅是一条经济学的著名定律,而且今天已延伸成为一种社会流行比喻,用于形容一切劣质品淘汰了优质品的情形。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缺失现象的通行,必将导致“格雷欣法则”横行无忌——失信者驱逐守信者,失信者得利,守信者遭殃,最终破坏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贻害无穷。具体表现为:一是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在市场经济建设中,诚信是最为稀缺和最不可或缺的道德资源,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市场经济是以等价交换为基本特征的,交易的双方必须恪守信用,才能形成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整个交易才能顺利完成。而经济交往活动中诚信的大量缺失,必然会造成交易双方的相互猜疑,增加交易的成本,迫使经济交往活动萎缩甚至夭折。有一幅漫画这样描述市场的消费者:一位上街购物者,手中拿计算器,怀揣伪钞鉴别仪,腰挂弹簧秤,背上背了台显微镜,但如此“全副武装”,走进市场仍然是战战兢兢,不知哪儿是陷阱。漫画难免夸张,但实则就是现实生活的缩影。这些年,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难保自己一不小心就没有吃过粤利粤,喝过王老菊,用过蓝日月亮、篮月亮……消费者要想对所购商品的真伪优劣做准确鉴别,只得祈求“借我一双慧眼吧”。
二是败坏社会风气。报上曾登过这样一条新闻,江苏某县小学旁边的一家小卖部居然向学生出售奖状,2元一张,并提供代写服务,想要什么名目的奖励都可以。这个馊点子一出,顿时吸引了众多学生争相购买。小卖部店主声称,买回去可以忽悠家长,要压岁钱,反正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此事曝光后,网上顿时议论开了,有人认为,买张2元的奖状只是小事一桩,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但是,更多网友认为,此事不能一笑了之,必须严肃对待,因为它牵涉到诚信教育问题,不及时加以制止的话,会让孩子们误以为学习成绩和荣誉是可以通过金钱购买得到的,这对正在一张白纸上培塑人生观、价值观的他们来说绝对是个误导,同时,这对于真正通过认真学习取得奖状的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现在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说假话、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虚假广告、假球黑哨、假医假药等,不一而足。这些形式不断翻新的诚信缺失行为,严重损害基层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破坏整个市场经济秩序,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一个“信”字,贯穿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国传统文化中实际上并不缺乏诚信传统,历史上有许多强调诚信的圣人之言和民间俗语,孔子所说的“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自古以来被视为做人的美德。历史上的晋商、徽商的诚信享誉天下,就在于良好的信用文化是其扬帆四海的治业之本。但遗憾的是今天传统信用文化没有得到发扬光大,相反失信事件却屡屡上演,并一再突破人们心理的道德底线。究其主要原因:
其一在于社会规范还不成熟,相关制度安排不尽合理。我们常讲西方国家的诚信水平比较高,这并不是说他们天生多么自律,而是与整个社会采用越来越发达的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在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同时,也像一双无形的眼睛,从各个角落监督着消费者的信用行为,整个社会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态势,这迫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信誉程度,进而提高着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比较而言,我国信用制度建设刚刚起步,整个经济体制、金融法治还不健全,本身还有疏漏,容易被欺诈和非诚信者钻空子。
其二是对失信行为惩罚不严厉,守信行为收益不明显。企业或个人都是经济人,每做出某种行为时都会下意识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一般来讲,当行为人预期失信所带来的收益大于守信的收益,就会选择不诚信行为。故而对失信者不重罚,使失信者付出的成本小于失信的收益,即失信有利可图,企业或者个人就会有一种失信倾向,以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李鬼打败李逵的现象。
比如这两年高铁霸座事件频繁曝光,从“霸座男”到“霸座女”再到“霸座婶”,形形色色,无奇不有。这就奇怪了,对号入座天经地义,何以今天反倒成为了一个问题呢?这里面不排除部分人素质不高,他们把别人的文明当成了懦弱。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部门对这类事件的处置失之于宽,刚开始时对其进行劝说,劝说无效后只能听之任之,再后来类似的事件在网上发酵引起关注,追加的惩罚也就是罚款200元,180天不得坐高铁。由此可见,“座霸”不断涌现,根源就在于违法成本太低,不仅没有起到以儆效尤的震慑作用,反而可能引导无赖者跟风“学习”,把执法的柔软当成了纵容。类似霸座的行为必须得到坚决制止和从严惩处,否则,“无赖者无畏”的风气蔓延开来,必将形成社会不良风气,破坏社会公共秩序。
建设诚信社会,必须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制裁和惩处力度,让社会交易主体的失信行为无利可图,同时还要尽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着力解决社会主体的信用记录缺失等基础性问题。
现实生活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值得我们深思。在德国,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售票系统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一位中国留学生发现了这个管理上的漏洞,于是,很庆幸自己可以不用买票而坐车到处溜达,在几年的留学生活中,他一共只因逃票被抓住过3次。
毕业后,他试图在当地寻找工作。他向许多跨国公司投了自己的资料,虽然这些公司都在积极地开发亚太市场,可是他都被拒绝了。一次次的失败,使他愤怒。他认定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排斥中国人。最后一次,他忍无可忍地冲进了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他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www.xing528.com)
下面的一段对话很令人玩味。
经理:“先生,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因为公司一直在开发中国市场,我们需要一些优秀的本土人才来协助我们完成这个工作。所以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很感兴趣,老实说,在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
留学生:“那为什么要拒绝我?”
经理:“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3次乘公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
留学生:“我不否认这个。但谁会相信,你们就因为这点小事而放弃一个自己急需的人才?”
经理:“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到这里后的第一个星期,这可能还只是你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但在这之后,你又有两次逃票。”
留学生:“那时刚好我口袋中没有零钱。”
经理:“不,先生,我不同意你的这种解释,你在怀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的经历。”
留学生:“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嘛那么较真?我以后改还不行?”
经理:“不,先生。此事证明了两点:第一,你不尊重规则,不仅如此,你还善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第二,你不值得信任,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用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因为没人会冒这个险的。”
在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概率是万分之三,这位留学生居然被抓住3次逃票,在严谨的德国人看来,这是永远都不可饶恕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信用,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制度规范。个人信用的建立、社会风尚的形成,道德的自觉自律固然重要,制度的建设才是根本。这个社会不但应该有舆论,而且应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要不断扎牢制度的笼子,让诚信者得利,失信者受惩,使诚实守信成为每个公民自觉遵照的价值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