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社会重大娱乐的核心不在于曝光度,而在于是否划算,这取决于你能吸食到这个节目的能量有多少。要想借助娱乐节目为品牌赋能,就得成为最热门节目的冠名赞助商。
什么叫头部节目?我的定义是收视率3%~4%的节目,二、三线的节目冠名与否意义不大。可能有人会问:“收视率2%和4%的节目赞助费用差了50%以上。假设收视率4%的节目赞助费需要1元钱,那么收视率2%的节目赞助费可能仅需两角钱就够了。相比之下,收视率2%的节目拥有更高的收视性价比,那么为什么还要去抢那些高收视率的节目呢?”
请注意,娱乐冠名的根本目的是娱乐赋能。以明星的出场费为例,一个一线明星的出场费可能是二线明星的10倍以上,可以赋予品牌的能量也是天差地别,完全不能用比值价格加以区别。从娱乐赋能的角度看,收视率不足3%~4%的节目,不足以成事。
比如《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曾经火遍中国,尤其是前几季。这个节目有多红,加多宝就有多红。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立白冠名的《我是歌手》和伊利冠名的《爸爸去哪儿》身上。而其他很多节目的冠名商是谁,可能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多年前,我曾和伊利方开会,讨论到底做哪个节目的冠名赞助商,选择有二:《爸爸去哪儿》和《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冠名商是999感冒灵,第二季冠名费用飙升,999感冒灵放弃了继续冠名的想法,而《中国好声音》前两季的冠名商都是加多宝。摆在伊利面前的难题,就是在第三季《中国好声音》和第二季《爸爸去哪儿》中做出抉择。
针对伊利的这个问题,我先让他们综合参考三个数据:百度指数、微博条数和收视率。这三个指数能从不同角度反应节目的火热程度,当你将这三个指数合在一起看时,答案基本不会太离谱。
·百度指数(www.xing528.com)
百度指数反应的是用户的关注度,当时《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结束之后的百度指数比《中国好声音》第二季高出了50%,说明用户关注度高于对方。
·微博条数
微博条数对应的是节目在社交媒体的扩散能力。《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微博条数比《中国好声音》第二季高出60%~70%,说明用户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中讨论《爸爸去哪儿》。
·收视率
绝大多数的收视率都存在人为因素,不太客观,但也能成为参考标准之一。二者的收视率都在3%~4%,不相伯仲。
参考这三个数据,我得出了结论:在当时的时间节点,《爸爸去哪儿》更热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