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激发我们不断前进
一些使我们感到困惑的事儿,不仅考验着我们的耐心,搅乱我们的生活,折磨得我们身心俱疲。正因为有困惑存在,所以我们才会更加意趣盎然地追求、寻找。
除非没有追求和欲望,一个人一旦开始想得到什么,或弄懂什么,困惑就随之而生了。事实是,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理想和追求,活在这个繁华世界,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向往,有太多事情需要我们去解决,这是每个人都不可能逃避的。
不要拿“无欲无求”来遮掩,想一想自己走过的路,和自己的现状,一切将不言自明。其实,我们不必对现实的困惑退避三舍,也无须对其避而不谈,强加掩饰。有困惑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惑的事情。
而且,有困惑不一定就是坏事,对于一个积极的人来说,正是一个个困惑自己的事儿,才让他一次次发挥想象,积极寻找,以至取得突破,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过,一切积极的结果,多取决于我们面对困惑的态度和行为。
同样的困惑,以不同的态度面对结果会大不相同。就拿我们耳熟能详的“万有引力的发现”说起吧,苹果落在了牛顿头上,牛顿挠挠头心想,这个苹果怎么回事,为什么一定要向下落,而且正好砸在了自己头上?对于第二个困惑,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因为自己就站在苹果的下面,完全是个巧合。
第一个困惑又如何解释呢?为什么苹果要向下落,为什么不向上落呢?如果当时你是牛顿,会怎么去解释这个现象?也许你会想,苹果有重量,自然要向下落了,不向下落才不正常呢!带着这个自圆其说的答案,你笑了笑,接着把砸着自己头的苹果吃掉了。
一个伟大的发现“万有引力”,就这样随着一个苹果下肚化为了泡影。所以,我们要庆幸,苹果砸在了牛顿的头上。他没有将带有困惑的苹果吃掉,而是看着它陷入深深的思索,或许他还会拿着这个苹果重新演示,然后再将苹果换成其他水果、器物,结果都是一样,一律向下落。
“万有引力”就是在这样的不停寻找中获得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困惑,却在一个天才身上产生了奇迹。知道了“万有引力”后,他又开始思索一个人如何摆脱地球的引力,应该达到什么速度才能逃出这个引力。于是“第一宇宙速度”也在他的不停寻找中,找到了答案。
牛顿有足够的理由感谢“苹果落地”这件事,一个小小的困惑成就了一代物理学大师。面对困惑,我们又是如何做的呢?相信很多人会选择绕开“困惑”走,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或许即使我们绕开了太多的困惑,很多问题依然会困扰着我们,而我们也自然不会对困惑的事充满感激之情。
不久前,一部美国新片《功夫熊猫》上映。这是一部励志味很浓的片子,片子看完后,很多人都陷入了思考,其中就包括小王。他的第一次岗前培训课浮现出来,历历在目。
那时小王刚刚毕业,不过很走运,刚毕业不久就和本校几个同学一起进了郑州瑞龙集团。那是一家以制药为主的企业,出于工作的需要,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段时间的专业知识培训。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小王认识了公司的销售部总经理陈先生。
陈先生是一个性格很温和的人,30岁出头,每次讲话思路总是那么清晰,思维也总是那么活跃。他讲话时有一个特点,从不坐在培训室的讲台前,而是站在员工中间,面带微笑。所以,和小王一同参加培训的同事都很喜欢听他讲话。
在培训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他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一个年纪稍大一些的同事抢先发言,他说:“我的理想是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做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他点头微笑,说:“这个理想很好,有这个想法多少年了?”
这个同事面带自豪,说:“从刚毕业时,我的理想就是要做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到现在已经有5年了吧。”
陈经理又问:“想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原因是什么呢?”
这让那个同事显得有些尴尬,他忙解释道:“这个问题也
一直困惑了我很多年,对我来说,实现这个目标也不算什么难事,而且我已经对此有了一个完美的构想和计划。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实现,也许是时间还没有到吧。”
“为什么只是一个构想,有完整的实施方案吗?如果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这个问题会一直困扰着你。”
这个回答让他恍然大悟,为什么还没有成为职业经理人,原来问题的原因是自己只是在想,做得太少了。
很遗憾,许多人直到很多年后还在守着困惑自己已久的那个问题。我们不能把问题的解决完全寄希望于他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小王以前那个同事一样,在别人的引导、帮助下获得问题答案。
只有在困惑自己的事儿面前主动寻找答案,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启示和发现。那些困惑我们的事儿,是一种激发自己不懈寻找和前进的动力。如果我们轻视它,逃避它,那么我们将与属于自己的更大突破与成功失之交臂。
挫折,人生最重要的课程
挫折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应分人而论。有人在挫折中思索,有人在挫折中退缩,有人战胜了它,有人在它面前倒下。战胜挫折的人感谢它,畏惧挫折的人憎恶它,你又属于哪一种人呢?
有一个关于乞丐和富翁的故事。一个乞丐和一个富翁同时走进一片森林迷了路,几天之后,富翁饿死了,乞丐却依然活着。
这令很多人大为不解。后来,有人问乞丐其中的奥妙,乞丐笑笑说:“秘密很简单,那就是我对饥饿已经习惯了,在森林找不到吃的,我就会用些草根充饥。而富翁和我不一样,他平日都是大鱼大肉的,哪会想到草根也能充饥呢?所以,他饿死了,我还活着。”
人生中有挫折并不是什么坏事。如果一个人总是养尊处
优,那他将会逐渐失去应对挫折的能力。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总是一帆风顺,那么一旦遇到逆境,他将显得比别人更脆弱。
有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一条河两岸的斑马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斑马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要比西岸的斑马每分钟快13米。而这些斑马的生存环境和种类都是相同的,饲料来源也一样。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他找到了答案。他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斑马,然后将它们送往对岸。结果,运到东岸的10只斑马一年后繁殖了14只,运到西岸的10只则变得懒惰委靡、体弱多病,最终只活下来3只。
为什么东岸的斑马这样强健呢?原来在东岸生活着一个狼群,而在西岸,斑马之所以变得弱小,是缺少天敌的缘故。大量事实证明,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
无独有偶。有一年,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4年的秃鹰。然而3日后,当那些爱鸟者们还在为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这只秃鹰的尸体。
这只秃鹰是怎么死的呢?经解剖发现,原来它是死于饥饿。
秃鹰本来是一种十分凶悍的鸟,甚至可与美洲豹争食,然而由于它在笼子里关得太久,远离天敌,结果失去了生存能力。
生活中有挫折不一定是坏事儿。也许正是因为有挫折的存在,我们才获得了比自己所预想还要好的结果。因为,在遇到挫折的事儿时,我们开始思索,变得更加有勇气和毅力,甚至在挫折中发现了更好的方法。
爱迪生的辉煌人生就和生命中挫折有着不解之缘。若不是遇到了那些数不胜数的麻烦事儿,恐怕他也没有那些举世瞩目的发明。
小时候,他家里很穷,连书都买不起,更无法买做实验用的器材。困难中,他想到了收集瓶罐,用它们来替代实验器材。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被打聋了。后来,他患上了严重的失聪症,只能勉强听到外界分贝较高的声响。然而,他却认为,与其被动地听毫无意义的声音,不如让自己处在一个“安静”
的环境里,专心读书和思考。
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对生活灰心。
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他先后实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材料,面对每一次的失败,他没有灰心,并乐观地认为自己至少知道哪些材料不合适。
正是在一次次失败中,他才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发明的成功。据统计,他在一生中共留给这个世界1093项发明。
值得一提的还有拳王阿里。1973年3月底,在圣地亚哥的一次拳击比赛中,阿里被名不见经传的肯诺顿打碎了下巴,以惨败告终。
这一事实让舆论界为之哗然。随之而来的是阿里纪念章被减价处理,嘲讽、谩骂的信件雪片般飞来。面对这种情况,阿
里把惨痛的失败变为动力,毫不松懈地苦练。终于,在数月后的洛杉矶比赛中,他打败了肯诺顿,重新获得了胜利。
有统计显示,很多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都是在挫折中获得成功的。有人专门翻阅过国外293位著名文艺家的传记,惊奇地发现,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过重大挫折。有人在他们的成功经历中发现了一个共同公式,即挫折——奋起——成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那些挫折是生活对我们的特殊馈赠。
任何一种成功,都是在不断地战胜挫折与磨难后逐渐获得的。当我们埋怨自己没有鞋子穿的时候,可能突然发现一个连脚都没有的人正向自己微笑。一个智者说:“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遇到折磨还要糟糕,那就是从来没有被挫折折磨过。”
挫折中我们懂得反思,而那些挫折的事儿对我们而言不一定就是坏事。许多人总在诅咒对手,或者因为自己遇到了对手而失魂落魄、无所适从。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有一个强劲的对手而庆幸,因为有他的存在,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不断强大。
今天,各个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脱颖而出,并最终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和他们在挫折中的思索不无关系。他们会感谢那些折磨自己的事儿,因为正是这些挫折让自己具有了常人所不具备的坚忍,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能躲得开挫折,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希望、追求,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是我们的一种主观渴求。在实现的过程中,它们经常会和客观现实发生矛盾或冲突,因为我们不可能需要什么,就会马上得到什么。而一旦遇到各种障碍,就可能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
面对挫折,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被突如其来的挫折吓倒,而是要把挫折变成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岛屿和暗礁,难以激发起美丽的浪花。”
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是不会惧怕挫折的,只有那些一遇到挫折就感叹自己命运不济的人才会去抱怨它。一个懂得感谢挫折的人,会在挫折面前振奋精神,积极采取行动,而不是产生情绪上的不安、忧虑、愤怒、冷漠。
挫折会阻碍一个人的追求,但也会成为一个人前进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挫折面前,越是情绪不稳定,往往越是容易遭遇失败。一个人一旦陷入消极和失败的恶性循环,最好的办法是尽快转移注意力,消除内心的苦闷,让自己的心境恢复平静。
一个人的成就和他战胜挫折的多少成正比,克服的挫折越多,他取得的成就会越大。蝴蝶的美丽来自于它勇敢的破茧。挫折的彼岸就是胜利,咬紧牙关,趟过这条河,你的人生将会更辉煌。
伤害,让我们走出平凡人生
一个成功的人绝不会在奋斗的路上顺顺当当、一帆风顺,他们多是在经历了各种挫折与打击、伤害与跌倒后,痛定思痛,重新面对自己。当回首曾经伤害过自己的那些事儿时,他们多心怀感激之情,因为正是它们促使自己获得了不平凡的人生。
一个退伍军人,学历不高,高中毕业就去当兵了。退伍后,身无一技之长的他在一家印刷厂找了一份送货的工作。尽管工作又累又辛苦,但毕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于是,没有太高奢求的他就打算在那里好好做下去。
一天,老板让他将一整车几十捆的书,送到某大学的七楼办公室。按照老板要求的地址,他来到那里,可当他把一捆书扛到电梯口等候时,一位三十多岁的保安走过来,说:“这电梯是给教授、学生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能用,更不能当货梯运货,你必须爬楼梯上去。”
这让他愣住了,爬楼梯上去?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这么多书,从楼梯扛上去还不把自己累死啊?想到这儿,他就赶忙向保安解释:“这么多书,我一个人走楼梯送到七楼怎么受得了,何况这些书是你们订的啊!”
保安面无表情,瞥了他一眼,说:“这我不管,总之乘电梯是不行的。怎么爬上去是你的事,何况你本来就是个送货的,爬个楼梯对你来说又算得了什么。难道爬楼梯上去还委屈了你不成?”
一听这话,他顿时火冒三丈,愤愤地说:“你不就是个看门的吗?牛气什么?老子从前也是当兵的,少在我面前抖威风。”听到这话,保安也是气不打一处来,死活不让他乘电梯上去。就这样两个人你一句我一言争吵了起来。
两人在电梯口争吵半天,保安就是不让他乘电梯。面对保安的无理刁难,他不愿让自己在保安面前丢了面子。最后,他心一横,把所有的书都放在了电梯旁,空手乘电梯上了七楼,告诉收书的老师,书已经运到了楼下,你们派人收一下。
回到家后,他将自己关在屋里。想着刚刚被保安刁难的那一幕,他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极大侮辱。他心想,自己怎么说也是个高中生,为什么一定要做这样的工作?最后,他下定决心,辞去工作,回到学校好好读书,一定要考上大学。这样才能让自己找个像样的工作,将来才不会让别人瞧不起。(www.xing528.com)
对于那个年龄的他来说,作这个决定是需要很大决心和勇气的,也是将自己置身于无路可退的地步。读书过程中,每次当他想偷懒、懈怠时,脑子里就会想起保安不准他乘电梯的事
儿。于是,他就马上打起精神,继续用功学习。后来,他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某大学的医学院。
现在的他成了当地的一位著名医生。说起当年那件一直折磨他的事儿,他已经不再气愤难平。文章最后,他说:“当时,要不是受保安无理刁难、歧视的伤害,我又怎么能有今天的成绩呢?
现在,我应该感谢那个保安,是他成就了我不平凡的人生。”
工作中,上司的无理刁难可能会让我们的工作举步维艰,每天不加班,工作任务就很难完成,每次不全力以赴,问题就一直得不到解决。也许对于我们工作中的失误,上司会对自己毫不留情面,甚至当着同事的面将自己骂个狗血喷头。你心里曾一千次咒骂他,而将自己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仅归功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关于现实生活中的伤害,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让他们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根本就没有看到你。
事实上,每个成功的人都不免会遇到一些伤害。当伤害降临到自己头上时,我们可能会对那个使自己受伤的人恨之入骨,怨恨、报复、打击都可能落在他们头上,即使没能如愿以偿,我们也多会对他们怀恨在心,甚至一直在寻找机会以牙还牙。
伤害我们的事儿有很多,如一个轻蔑的眼神,一次咄咄逼人的责难,一次直言不讳的训斥,一顿突如其来的拳脚……如果我们专门用一个笔记本记录这些事情,相信我们一定会感到生活的沉重和命运的坎坷。然而正是这些事儿,让一个个“凡夫俗子”变得卓越不凡,让那些“碌碌之辈”变成人们崇拜的偶像。
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司马迁为什么受到宫刑后更加努力撰写《史记》?
面对伤害,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更加执著、坚定、义无反顾。伤害,激发他们身体中的潜能,让他们获得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勇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伤害成就了他们的人生,让他们变得不平凡。
通常,遇到针锋相对的竞争对手,我们可能会恨不得把他一脚踢开,这样自己才能尽享太平。殊不知,正是因为有了竞争对手的存在,我们才会勤勤恳恳,一刻也不敢懈怠。
现在,想一想我们受到伤害时,又是如何面做的呢?是应该对那些事儿耿耿于怀,怀恨在心,还是若有所得,虔诚感谢?
失败,使我们看清成功的路
失败也好,成功也罢,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对一些人来说,失败意味着一蹶不振,成功意味着高枕无忧;而另一些人则清醒地认识到,失败仅仅是对选择错误的暴露,是帮自己发现问题的好途径。从失败中,他们突然醒悟,对自己和外在有了一个更正确的认识。
对大多数人来说,相信他们都不愿与“失败”打交道,甚至对它充满了恐惧和厌恶。然而事实却是,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与之不期而遇,如升学失败、工作失败、爱情失败等。
我们不应该把失败看成是一个贬义词,因为更恰当地说,失败是一种证明。至于证明了什么,则和每一个人的认识和心态有关。失败了,有人及时放手,转变方向;有人感到绝望,于是悲观、放弃;有人从中发现问题,汲取经验,然后爬起来继续前进。
对于那些优秀的人来说,失败往往是他们最大的机遇。失败时,他们突然猛醒,要么发现了问题关键,要么悟出了生存智慧。每次失败降临,他们都会满怀开心、极度兴奋,正应了那句话:痛并快乐着。
下面要说的这个人就是一个热衷并超越失败的人。他的功夫可谓家喻户晓,他的电影,如《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更是一次次创造了票房神话,成为永远的经典。
他就是李小龙。
李小龙生于美国三藩市,童年和少年在香港度过。年幼时,他身体非常瘦弱,父亲为了使他体魄强壮,在7岁时便教其练习太极拳。13岁时,他又跟随叶大师系统地学习咏春拳,同时还练过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戳脚等功夫。
年轻气盛、绝技在身的他,在香港打架斗殴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后来,终因树敌太多,无法在香港立足,无奈之下,父亲将他送到了美国念书。在美国西雅图上学期间,他竟一反常态安心读起书来。
他喜欢读中国哲学,而任何一个热爱武术的人一旦与中国经典哲学,如《周易》《老子》相识、相知,总会不觉间对武术产生新的认识。李小龙更是如此,他对哲学的痴迷,使他对武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功夫有了提高后,与人切磋也就成了他迫不及待要做的事儿了。一伸手,的确与众不同,身边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就
连空手道三段的木村也在他面前毫无还手之力。20岁上下能有这么好的功夫,傲气、狂妄、目空一切的心态自然也很正常。
他甚至觉得自己已经是西雅图无人能敌的第一高手了。
若不是经历下面一连串失败的事儿,恐怕那种傲气与张狂将一直伴随着他。日本空手道高手山本冈夫的出现,让狂妄的他吃了不少苦头。和山本冈夫一过招儿,李小龙傻眼了,打不到,踢不到,自己的长处在他面前毫无办法施展。惨败的李小龙很不服气,又闯到人家武馆一探究竟,结果被一个铁人难住了。铁人面前,任凭他拳打、脚踹,他纹丝不动,而山本冈夫一招下去,铁人就顺势横躺在地。
李小龙再次败在山本冈夫手下。此时的他终于突然醒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一个真正高手之间的差距。头脑不再狂热的他终于懂得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了,而他在武术上所取得的突破也和这两次失败后的醒悟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这两次的教训,就没有他以后在武学上取得的成就。
随后,他对武学的痴迷研究与思索,似乎已经在向我们昭示着一个属于李小龙武术时代的到来。他将哲学和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引入到武学中来,并对复杂的武术体系进行简化,将武术的核心理念用简单的两个字“攻”“防”来阐释。
他的武学逻辑与思维独具特色。在大学体育老师伊诺教授眼中,自己对武学的认识与李小龙观点相比可谓相形见绌。在李小龙看来,武术的本质就是格斗、搏击,用最简单的方式将对方击倒。而他在武术搏击中的攻、防,及攻中有防、防中带攻的观点更是将武术的精髓说得入木三分。
此时的他,已经认识到过分看重成败的弊端,即一个人如果太在乎胜败,格斗中他的身体就容易僵化,而只有忘记这一切,让自己心如止水,才能使身体变得灵活,才能让自己随心所欲地自由出击。
对于这些进步,李小龙不得不去感谢那个让他一败再败的山本冈夫。是失败让他突然醒悟,懂得以平常心态去面对比赛,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对手。同时,他也开始明白如何在比赛时清空头脑中的自满和杂念,积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
之后,他有了想创建一种新拳术的想法,就是后来风靡世界的中国功夫“截拳道”。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积极向他人请教,甚至不惜打出“愿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任何人挑战”的挑衅牌子。明知会失败,还要这么去做,而且对能打败自己的对手还心存感激,这就是李小龙。正是抱着与人切磋、学习的心态,1964年,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的全美空手道比赛上,24岁的他横扫所有选手,取得了冠军。
所以,人生有失败不一定就是坏事儿。失败犹如风雨,会使人在风雨中练就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失败犹如绳索,坚强的人可以借助它勇登高峰;失败又像一面镜子,可以使人从中找出自身不足,以弥补缺陷。
失败也是一种收获,更是人生弥足珍贵的一部分。我们经常会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一个人想获得突破和成功,首
先就要具有不惧怕失败的勇气,甚至要感激那些经历过的失败。
感恩,那些折磨你的事儿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却很少听说要感谢那些折磨自己的事儿的话。但我们要清楚,折磨你的事儿不一定都是坏事,它也许会让你从中学会面对伤害、重新认识挫折、不停寻找出路、突然醒悟,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
想获得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我们就要认清那些折磨过自己的人和事儿。当我们的心化浮躁为平静后,就会认识到:生命中的每件事、每个人,都会给我们一个获得能量、升华自己、向更高更远处前进的机会。
著名作家罗曼·罗丹说:“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我们每一个人也只有学会感谢那些曾经折磨过自己的人或事,才能看见自己心中的远阔,才能重新认识自己。
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未知的人生,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如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遭遇乱世或灾荒,患上危及生命的重病,失去朋友、亲人。还有那些发生在生活中的重大挫折,如婚姻破裂、事业失败等。
人的一生总要经受很多折磨,承受各种苦难。有些人在面对种种折磨时,听天由命,最后平庸地度过一辈子。有些人超越了这一切,最终拥有幸福快乐的一生。获得不一样的人生并不难,只需要我们换个角度看世界,不用消极的态度看待那些曾经折磨过自己的事儿。这样,折磨过我们的那些事儿就会是一种促进我们成长的积极因素。
你在遭受工作的折磨吗?在遭受失恋的折磨吗?在遭受病痛的折磨吗?无论我们正在经受什么样的折磨,都应该对折磨我们的那些事儿抱持一种感谢的态度。因为那是命运给了我们一次战胜自我、升华自我的机会。
生命是一次次蜕变的过程,唯有经历各种各样的折磨,才能增加生命的厚度。一个学会感谢折磨的人,终将发现一个心想事成的自己。也许在别人眼中,苦难、挫折和失败如洪水猛兽,但在他们眼中却自有美好之处,也正是经历了这些,他们的人生才变得与众不同。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遭遇折磨还要糟糕,那就是从来不曾被人折磨过。因为,当一个人受尽折磨时,他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而且,唯有此时,他才能越挫越勇,逼迫自己去突破现状。
然而,现实却是很多人从来不懂得感谢生命中的那些折磨,他们总是为自己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稍有困难和危
险,他们就会马上退缩,或绕开问题走。他们就如同下面故事中的那群学生,事儿到眼前却没有一个人敢迎难而上。
在一个黑漆漆的屋子里,教授带着10个学生过一座独木桥。教授告诉他们,你们什么都不用想,只要跟着我走就行了。这10个人跟在他后面,如履平地似的,稳稳当当地走过了独木桥。
然后,教授将屋里的灯一盏盏全部打开,众人定睛一看,吓得面如土色。原来桥下水池中十几条鳄鱼正来回游着。这时,教授一个人不慌不忙地走到桥的另一端,对对面的学生说:“不要担心,我们已经做好了相应保护措施,很安全。你们再走过来试试?”
众人皆摇头,没有一个人愿意再过去了。
一个学生问:“如果我们掉在桥下的网上,把网砸破了怎么办?”
“桥与水池中间的那个铁丝网很结实,即使你们落在上面也不会发生任何意外。”
又有人问:“如果鳄鱼跃出水面,将网撕破,我们不就危险了吗?”
“这个你们放心,我们已经做过多次实验,鳄鱼是够不到那张网的。”教授又解释。
学生们你一个问题,我一个问题,教授都一一解决。当他们所担心的所有不确定因素都被教授解答,并确保他们人身安全以后,大家还是顾虑重重,没有人愿冒这个险。
这只是一次实验,对那群学生,我们也不必苛责。然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却可以看清一些人遇到问题时的表现。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是无法逃避的,有些问题和经历我们无法躲避,必须经历。
当经历过那些生命中的挫折和磨难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呢?心态决定命运,同样也决定如何看待那些折磨过我们的事儿。因为人是各种观念的集合体,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人生模式。
观念决定心态。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事业观等观念,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左右着他的人生方向,影响着他的整个人生质量。一个人会不会感谢那些曾经折磨过自己的事儿,并从中汲取营养,和他的心态、观念密不可分。
我们必需清楚一个事实,即每个人都是在逆境和磨难中前进的,生命的每次飞跃也都是在经历了各种挫折后才豁然开朗。正是因为经历并超越了这些困境和折磨,我们的人生才最终获得了意义和辉煌。
所以,我们要懂得感谢那些折磨过自己的事儿。不然,我们就会陷入自以为是的思维怪圈,不能自拔;就会难以在失控中学会自我驾驭的本领;就无法懂得如何在痛苦中把握幸福法则;就不会清楚是什么在阻碍自己前进,如何找到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我们应该学会感谢那些折磨过自己的事儿,是它们使我们明白了自己为什么陷入人生泥潭,如何把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坚持下来。同时,它们还能让我们明白如何提高自己的做事效力和优化方法,怎样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和卓越。
尤其是现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日渐增大的生存压力使人们的各种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以致破碎。我们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人因此陷入一种失控、痛苦、疲惫、焦虑、浮躁、茫然的状态之中,这就更要求我们正确对待那些折磨我们的事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