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提升制造业效率?生产性服务业的实现路径

如何提升制造业效率?生产性服务业的实现路径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来看,根据生产性服务是否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可从两方面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效率、促进制造业升级的路径。

如何提升制造业效率?生产性服务业的实现路径

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历史来看,作为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无论在工业化早期还是在工业化的中后期,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和壮大与制造业都有着天然的产业联系。总体来看,经历了分化、互动和融合三个阶段:首先,外部生产服务市场尚未健全,生产性服务内置于制造业内部为其提供相关服务;其次,在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外部市场交易效率不断提高以及制造业企业内部提供相关生产性服务的成本支出不断增加的情形下,制造业开始将部分生产性服务外包出去,外部生产性服务市场逐渐形成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需求也不断上升,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趋势明显;最后,在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动下,生产性服务的可运输性、可交易性逐渐增强,专业化水平和规模化效应不断提高,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层次进一步提升,二者之间的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增强。发达国家产业发展演变的历史和事实也清晰地表明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意义,二者之间关系演变的历史也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离不开制造业这一强大的需求基础,同时,也得知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率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力支撑。有资料表明,产品价值构成中,有高达75%—85%与生产者服务活动有关,计算机市场上增值部分的60%—70%来自软件和维护服务。[13]

服务业部门的扩张促使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有利于降低制造业部门的服务使用成本,进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体来看,根据生产性服务是否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可从两方面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效率、促进制造业升级的路径。

(一)生产性服务通过关系性和结构性两种方式直接嵌入到制造业生产的不同生产环节来提高制造业效率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可以通过直接嵌入制造业生产过程的不同价值创造环节的方式来实现。G.格鲁伯和A.沃克认为生产者服务是将社会中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导入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的传送体,它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把这些资本引入生产过程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促进了生产过程的迂回性、专业化和资本深化来提高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并同时增加其产出价值。[14]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价值链上的基本活动通过“外部化”关系性嵌入制造业生产过程的相关环节,可以帮助采购服务活动的企业获得规模化外部服务带来的报酬递增效果,提高该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因为基本活动关系性嵌入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可以使合作企业连续地、低成本地获得那些通过市场交换可能无法猎取的信息和知识,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和要素更好的匹配和融合。如外部生产性服务公司提供的高效物流服务、售后服务等在生产中起到辅助和润滑作用,不仅可以降低制造企业的直接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产品的市场控制能力。

价值链上的支持性活动“外部化”后有利于提高这些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而这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性服务通过结构性嵌入制造业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专业化水平,进而改善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最终增加产出。结构性嵌入则是多维嵌入到企业的社会网络中,呈现网络结构。如果该网络形成了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企业间的关系就转化为“社会实施”的、“多次性”的信任博弈,从而可以在降低交易费用的前提下获得报酬递增的经济效果。[15]如管理咨询、人事管理金融融资服务、研发服务以及创意服务等结构性嵌入制造企业价值创造中,进而形成专业化的企业网络,实现不同企业技术和知识创新的优势互补,在企业间业务实现良性互动前提下,这些生产性服务依靠自身的专业化技能和知识整合创新能力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势力和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

图5-4 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关系

资料来源:刘明宇等:《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8期。

所以,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从外部采购价值链上产前、产中和产后不同阶段的生产性服务投入企业的财富生产和价值创造,利用外部的专业化经济、规模化效应来降低成本支出,增强获利能力,并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www.xing528.com)

(二)生产性服务业通过间接渠道提升制造业效率

生产性服务业不仅通过直接途径提升制造业生产运行效率,还通过自身的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及扩散效应、促进制造业企业良性循环,以及实现与制造业企业协同创新等间接渠道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1.通过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制造业生产系统的复杂性越来越高,而这些复杂性问题本身可能牵涉到企业生产制造的关键环节或核心技术,而且也可能正是企业创造较大附加值的关键部分。制造企业将这部分业务完全外包出去不太现实,而以一己之力又很难解决此类复杂性难题。如果企业能寻求到适宜的合作伙伴,彼此之间通过合作实现知识以及有效信息的分享,就可以加快知识创新的速度。而生产性服务业在技术特征上主要以信息和组织管理技术为主,相应技术的知识特征以隐性知识居多,知识的共性化程度高,知识相对不易积累和传递。[16]所以,通过与生产性服务供应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制造业企业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知识和技术的溢出与扩散,间接地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2.通过促进制造业的良性循环来间接提高制造业效率

生产性服务业不仅通过自身专业化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直接降低制造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通过促成制造业自身的良性循环间接地提升制造业效率。从产业或经济循环的角度看,制造业在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将会进一步把稀缺的资源和要素投放到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上,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生产能力,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控制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再次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通过产业间的战略合作不仅提高了专业化水平,而且通过增强产业后向联系提高了制造企业的内生发展能力,间接地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壮大。

3.制造业通过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匹配来提高自身效率

因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着投入—产出关系,二者基于成本和需求关系在业务往来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匹配程度较高的客户—供应商关系,这种关系使二者在空间布局上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周边集聚有利于降低制造业投入生产性服务的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Hansen指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的确促进了劳动分工的拓展、生产率以及人均收入的提高,而生产性服务业和区域生产率差异的关系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地理上的联系紧密程度有关。[17]Marshall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周边集聚会从三个方面对制造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第一,知识溢出。由于地理上毗邻、非正式接触机会较多以及劳动力流动较强,企业间和员工间在进行知识交流和沟通时会产生知识溢出。第二,劳动力池。专业化的当地劳动力市场便于企业获得优秀的技术工人,从而避免劳动力短缺对企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第三,中间投入品共享。在地理集中的市场区域内企业可以共享到相关支持行业供应的优质服务和其他生产要素。[18]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周边聚集,不仅有利于降低制造业投入生产性服务产生的交易费用和协调成本,还通过协同发展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知识、技能等匹配程度、提高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