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5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超过20%,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坚实基石。实体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进我国参与世界分工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但中国制造业在快速生长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的上升,环境承载容量和能力下降等发展环境的变化,原来“野蛮生长”的模式势必不能适应现实的变化。因此,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迫切需要改变制造业传统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加快实现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而在2015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16年乃至“十三五”期间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提高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同时,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绩效。从中央的这一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中,我们可看到制造业发展面临许多亟待克服和解决的难题(如部分制造业部门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发展存在短板效应、资源或要素配置扭曲),而改变和解决这一发展困境的方向或途径就是要切实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带动传统部门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若能与制造业发展形成动态匹配将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的运行效率,提升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改变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实现制造业升级,也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其他结构性问题。本章一方面从理论上着重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内在机制,另一方面从经验上检验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效果。(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