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实况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实况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生产性服务在经济发展中作用和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国家在“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中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扶持。该指导意见明确了政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工作重点,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来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的行为。基于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实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生产性服务在经济发展中作用和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国家在“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中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扶持。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细化和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费用,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在2014年下半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首次全面部署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该指导意见明确了政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工作重点,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来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的行为。

(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1993年以来,伴随着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从整体来看服务业发展稳中有升,作为服务业重要构成部分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总体变动也较为平稳,生产性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3年的9.35%上升到2012年的16.1%。分阶段来看,1993年至2003年这一占比从9.35%增长至11.23%,而2004至2012年占比则从14.63%上升至16.1%,增长呈现逐步加快的趋势,其中2003年和2004年占比发生较大变化与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标准的变化有较大关系。

图3-5 中国在第三产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1994—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另外,从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来看,变化趋势除在2003至2004年间发生跳跃式变化以外,前后变化较为平稳,占比从27.84%上升至35.97%,但是从这种变化趋势也可看出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增长速度较慢,其对其他行业或其他部门发展的“润滑剂”“生产力”以及“推进器”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增加值构成变化

1.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增加值构成

从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增加值构成来看(见图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金融业的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大部分,而可以看作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信息服务业、专业性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还不到一半,因此,相比于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来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仍处于较落后的阶段和较低的水平。生产性服务业这样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与多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较慢有关,随着制造业中的高端或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以及服务业内部分工的深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将不断提高、发展空间也将进一步拓展。

图3-6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增加值构成

资料来源:根据2004—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2.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的结构变动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的发展趋势出现了结构性变化,传统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1993年的6.15%下降至2012年的4.76%。金融业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缓慢发展,在2004年以后快速发展,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1996年的1.7%上升至2013年5.54%。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以较低的速度在增长(见图3-8)。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结构的变化可看出传统的生产性服务部门的发展趋缓,其相对规模不断下降,而体现结构转型的现代服务业则有所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规模和重要性都不断凸显出来。“互联网+”或“+互联网”经营模式以及先进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发展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性调整和变化。

图3-7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资料来源:各年《中国统计年鉴》。(www.xing528.com)

图3-8 中国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资料来源: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总的来看,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产业结构的逐渐调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空间不断拓展,知识型和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部门也不同程度地获得了一定发展。但相对于发达经济体来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不论是整体发展水平还是内部结构调整都还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我们在分析客观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借鉴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来加快推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增强和发挥知识、信息、人力资本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改造升级以及经济转型的引领作用。

(三)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结构特征

1.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服务业以及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首先从农业中解放出大量劳动力,这部分富余劳动力一部分进入了建筑业、采矿业和制造业部门,还有一部分被服务业部门所吸纳,这从前文的中国产业间就业结构变动趋势中可清晰地看出。而从目前的就业情况看,服务业中就业人数大部分集中在生活性服务业部门,生产性服务业部门所吸纳的就业人数占比不到1/3,并且十年来该部门就业人数增长速度较慢,仅增长了5%。从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也可看出大致类似的缓慢增长趋势。

图3-9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以及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

资料来源:国研网人口与就业数据库

2.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就业构成的变动

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细分行业的就业构成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部门的就业人数较多,但从变化趋势来看就业占比不断下降,从2006年的0.46下降至2012年的0.35,2013年该行业的就业稍有回升。金融保险业的就业人数也较多,占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1/4左右,增长速度在波动中有所上升。而信息服务部门、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等各部门的就业人数相对较少,但从近年就业增长趋势来看这些部门的就业出现不断上升的势头,在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内的就业比重有所提高。这种发展趋势也表明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转型的推进,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智力”支持的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的就业还将会进一步增长。

图3-10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细分行业的就业结构

资料来源:国研网人口与就业数据库。

基于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事实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虽然在总量上有所提高、结构上有所优化,但是总体来看增长速度和结构调整较缓慢。不管从产业的发展规模、产业的影响力还是就业结构来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仍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自身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多方面积极作用还没有彰显出来,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机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经济发展绩效方面还将会大有作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