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与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2中国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年度数据。图3-4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分行业结构变动趋势资料来源:1978—2012年数据来自《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3—2014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年度数据。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与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原本处于沉睡或休眠状态的经济资源被广泛调动起来并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结构性、制度性扭曲和失衡的现象逐渐得到矫正,资源重置效率显著提高,民间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智慧喷涌而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调整并逐渐优化和升级

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逐渐合理和优化

1978年以来,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提高,产业结构也处于动态的调整之中。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产业结构逐渐合理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平稳,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提高,刚好和第一产业比重的变化呈现“剪刀型”变动趋势。从时间段来看,在1978年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实施了“重工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加快和提升工业化水平作为国家的主要目标,因此大量的经济资源都集中到工业发展上,服务业长期处于低位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基本保持在24%左右,而服务业就业占比仅为10%左右[26]。1978年至1990年,随着中央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第三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23.9%上升至31.5%。1990年代第三产业占比在波动中有所上升,至2000年,第三产业占比为39%。而进入21世纪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较为缓慢,直至2013年,在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比才以微弱比例超过第二产业。可见,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图3-2 中国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比重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年度数据。

2.国民经济中就业结构不断调整

1978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各行业就业人数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见图3-3)。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第一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数持续降低,从1978年就业比重超过70%缓慢下降到2014年的不足30%,而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则从1978年的17.3%缓慢提高至2014年的29.9%,这与工业化发展规律有必然关系,虽然中国工业发展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但随着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广泛应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更趋向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而且伴随着先进技术的运用以及高素质人才就业的增加,其劳动生产率也随之不断提高,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相对来说受到限制。因此,从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跨度来看,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仅提高了12.6%。相对于第二产业来说,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则持续上升,从1978年的12.2%上升至2014年的40.6%。但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来说,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会更大一些,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吸纳了大量富余劳动力,而大量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吸纳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总的来说,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涌入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和服务业中,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人口红利。(www.xing528.com)

图3-3 中国三次产业就业比重

资料来源:1978—2012年数据来自《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3—2014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第三产业中细分行业结构的变化

从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见图3-4),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除房地产业和住宿餐饮业外)均波动幅度较大,而90年代之后则在较为平稳的波动中有升有降。具体来看,在第三产业内部,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流通性服务业一直占主导地位,但在90年代之后这些传统服务业占比出现下降,金融业、房地产业占比上升,特别是含有大量高端服务如专业化和知识密集程度较高的商务服务业的其他类占比快速上升。从第三产业内部细分行业增加值占比的变化趋势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凸显,但是结构优化的速度较慢,特别是2005年以来,除金融业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外,其他行业都比较平稳,结构优化乏力。

图3-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分行业结构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1978—2012年数据来自《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3),2013—2014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年度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