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现实路径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现实路径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波特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辅助其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因此,在分工深化和交易效率提高的基础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现实路径可以通过对价值链上各个价值创造环节进行整合或进行功能延伸来实现。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现实路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分别从管理学经济学等角度对价值链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其中影响范围比较大的是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价值链概念,该概念被理论界广泛接受和使用。波特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辅助其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73]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指出了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同时也表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业务环节的竞争,企业价值链整体的综合竞争实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关键。另外,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也指出并非企业整个价值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创造同等价值,企业价值创造实际上仅集中在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环节或业务。基于价值链理论,宏基集团的开创者施振荣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框架下,制造业产业链攀升主要表现为制造业附加值的增加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74]历史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占据全球价值链顶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不断地投入现代服务业所内含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使整体产业结构不断向“软化”趋势调整。[75]

从价值链理论可看出,制造业的价值创造主要源自价值链的前端和后端,而处在两端关键部位的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品牌设计以及产品工业设计、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营销渠道的拓展、物流等活动都属于生产性服务范畴,所以对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制造业的利润空间,而且为企业创造了差异化竞争优势。(www.xing528.com)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产品内分工或企业间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产品生产活动在空间上不再具有高度收敛和集中的特征,不断呈现出一个分散的趋势。[76]适应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产品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不再是仅仅局限在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在这条产品价值链上包含了众多功能不同的企业,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分工网络。在这样的网络化分工结构中,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从事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的生产,随着自身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变化,各个企业适时地做出动态调整。由于在这条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创造的价值或利润并不是同样多的,从目前情况看价值链两端所创造的价值明显要高于制造环节创造的价值,所以一个制造业企业如果想在更大程度上扩大其价值增值的空间或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增加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的同时还要增加其产出在价值增值中的比重,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在价值链中的治理能力。因此,在分工深化和交易效率提高的基础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现实路径可以通过对价值链上各个价值创造环节进行整合或进行功能延伸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