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主导论”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就无法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二者的关系以生产性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效率为主,即生产性服务业处于“供给主导”的地位,而不是“需求遵从”的地位。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可以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效率和发展质量主要基于以下几种路径:一是通过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到商品生产部门,扩大生产活动的迂回性、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促进资本深化、提高劳动和物质资本的生产率进而改进商品和其他服务的质量、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产出和产品附加值。[37]二是发展具有异质性特点和规模报酬递增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促进社会分工深化和专业化经济的发展,进而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组织成本,实现制造业规模经济效应,从而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持此观点的有Mar kusen[38]、Francois[39]、Eswarn和Kot wal、Francois和Woerz[40]等。比如,Eswarn和Kot wal通过分析认为服务业可以促进制造业分工深化,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提高制造业运作效率,通过服务外包模式可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如果没有服务业的鼎力相助,制造业就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根基。[41]三是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发挥和增强自身的溢出效应,使得物质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要素更紧密地连接起来,增强要素之间的互补性,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和组织模式创新。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增加生产迂回程度,有助于推进制造业分工扩展和专业化程度提高,进而促进和推动制造业发展。
江静等[42]以及顾乃华等[43]也分别从经验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工业增长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江小涓和李辉的研究认为:虽然经过过去20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有明显提升,甚至有些领域的产品生产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和效率较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未来制造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44]这也从反面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是提高制造业运行效率、增强制造业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推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