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生产性服务业内生于制造业发展过程之中,在制造业生产中生产性服务类中间投入的快速增加是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空间扩展和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产业间分工不断深化以及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企业组织结构从原来的纵向一体化逐渐走向扁平化,生产性服务也逐渐开启了“外部化”和“市场化”之路。但是不管生产性服务部门如何发展演变,其自身“内生于”制造业发展的客观事实决定了它始终离不开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部门的需求和供给的支撑。所以,随着行业间网络化分工特征日益凸显,生产性服务部门与制造业部门的互补性和融合程度将会持续提高。
第二,近年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从市场规模、专业化程度以及发展层次和发展结构来看,还不足以成为驱动中国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心脏和翅膀”。
第三,中国制造业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发展观念束缚了制造业服务外包的倾向,而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发展模式导致制造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这也会抑制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总之,普遍来看制造业企业对于生产性服务需求层次不高、需求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的需求方面因素。(www.xing528.com)
第四,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以知识、信息和人力资本密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逐渐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制造业效率、促进制造业产品和结构升级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大多数中国制造业企业仍在延续原先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可能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驱动效应不明显。
第五,在市场秩序自发扩展的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补性增强、融合发展程度提高是产业分工深化的一般规律,二者互动融合层次和深度的升华不仅有助于实现各自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推进整个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而中国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时间比较短,产业间分工拓展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这势必会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和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