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论与现实:意义与价值

理论与现实:意义与价值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更要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分析制造业由“数量扩张”到“集约发展”转型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艰巨性,认识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有序推进制造业转型和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理论与现实:意义与价值

在“工业经济”逐渐转向“服务经济”的大背景下,未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将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好的发展环境。而鉴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大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制造业的发展仍将是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强劲动力。但是,在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趋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以及国际竞争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传统的“三高一低”粗放式制造业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的,这本身就在倒逼制造业的发展转型。因此,我们如果能在生产性服务业或服务经济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发展之间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这必将为“新常态”下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进而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牢固的产业基础。

(一)理论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立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成长和壮大的历程来看,其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其增加值就业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并且对整个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一方面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供给面和需求面成因;另一方面具体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机理和作用机制以及在新的发展环境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演变和发展趋势,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并深刻把握产业间相互关系,制定出更符合产业发展内在机理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现实意义

在社会分工深化和专业化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具有知识密集、人力资本密集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产业关联。一方面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离不开制造业母体发展水平和发展层次提高所产生的强大中间需求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又要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的增加来提高其知识、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本含量,从而帮助其增强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优势和治理能力,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www.xing528.com)

通过梳理世界产业发展演变的历史,我们可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这一重要母体的关系经历了从最初的一体化、到分化独立,再到互补融合的历程。在工业社会的初期,在生产制造工厂或作坊中,生产性服务是融于制造过程中的;随着机器的广泛采用,制造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生产性服务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却提高不多,所以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度低,随着工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产业间分工的深化和细化程度、专业化程度和生产的迂回复杂程度都快速提升。为了更多地猎取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经济带来的诸多益处,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不断将自身提供优势不明显的业务外包给市场中的专业供应商,为此生产性服务业亦获得空前的市场空间,不同的专业化企业间的互补性、融合度也得到了较大提高。而到了工业化后期,特别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8],经济结构“软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渗透到制造业产品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过程组织管理乃至营销推广、渠道拓展和物流售后服务的全部过程,二者之间的互补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产业组织和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厘清影响和制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各种因素,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供给面的结构性调整来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推动和实现二者的互动融合发展。鉴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大国经济特征,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工业依然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但制造业发展质量和运作效率的提升更加需要融入更多的知识、人力和信息等要素,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突破人力资本缺乏、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等方面的瓶颈限制。因此,提高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服务品质和服务效率将成为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牵引机和推进器,成为制造业腾飞的“翅膀”和“聪明的脑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向价值链的两端攀升,打破“低端陷阱”对中国企业的“捕获”,提高经济的整体效率和适应性。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加快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还将会大大促进中国服务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制造业产业进入研发设计、品牌、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促进中国目前“偏硬”的产业结构不断“软化”,推进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使经济转型发展成为现实。

国外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体现了处理好和协调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不少国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经济现象,国内学者也从理论和实证等方面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了相关研究和拓展,但是由于制造业发展形势和现实环境已经发生很多变化,而生产性服务业本身又包含众多小类,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复杂多样,所以整体来看在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更要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分析制造业由“数量扩张”到“集约发展”转型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艰巨性,认识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有序推进制造业转型和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在梳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制造业发展道路上已经面临诸多困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和探讨有助于实现和推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内在机理和实现机制,并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和融合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