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中大国一般应当选择相对较低的经济开放度。一般而言,大国应当具有相对较小的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应当选择相对较小的经济开放度。所以,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开放过程中,要根据本国的国家大小、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地评估本国的最优经济开放度,在积极利用经济开放对本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同时,有效地防范国际市场可能对本国经济形成的冲击,使本国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地持续增长。
(2)对于中国而言,总的来说,经过40年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已经获得了相对较高的经济开放度。尤其是中国具有相对来说非常高的贸易开放度水平,这导致中国的金融开放度虽然相对较低,但是综合经济开放度水平依然相对比较高,甚至高于美国和日本。
(3)中国基于规则的经济开放度和基于结果的经济开放度之间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具体而言,中国基于规则的经济开放度水平其实并不高,但是基于结果的经济开放度水平却显得非常高,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不够强。所以,为了使研究具有政策指导意义,我们需要加强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4)中国的经济开放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首先,中国贸易开放度相对非常高,但是同时中国的金融开放度却相对非常低,这说明中国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对称性。其次,在对外贸易中中国过于依赖加工贸易,这使得基于结果的贸易开放度严重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开放度水平,进而夸大了综合经济开放度水平。(www.xing528.com)
(5)剔除加工贸易的影响以后,中国的贸易开放度水平依然相对较高,这可能说明了目前中国经济过多地依赖于外部经济,也即可能具有超过最优经济开放水平的贸易开放度。另一方面,这种过多地依赖于体外循环的经济运行方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沿海与内地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不过,这种判断是以当前的统计结果为依据的,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例如,如果利用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体系来取代当前的基于原产地规则的贸易统计体系,中国的基于结果的贸易开放度水平肯定还会比修正了加工贸易影响的贸易开放度结果更小。所以,对于中国真实的基于结果的经济开放度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6)经济开放的确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对中国的经济波动并不具有明确的影响。经济开放对中国经济波动没有比较明确的影响的结论是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相对平稳,并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经济运行具有比较大的调控能力,可以通过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比较有效地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当然,这可能也影响了本书对经济开放对中国经济作用的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