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择最优经济开放度:国家大小影响分析

选择最优经济开放度:国家大小影响分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分别从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开放度两个方面来分析国家大小是如何影响最优经济开放度选择的。因此,大国相对具有更小的均衡贸易开放度。图5.2大国与小国的国内与国际贸易第一,基于劳动分工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最优经济开放度。

选择最优经济开放度:国家大小影响分析

在基于结果的经济开放度测度文献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大国具有相对较小的贸易开放度,而小国具有相对较大的贸易开放度。其实,这是由国际经济交易发生的机理决定的。这里有两点需要事先说明:第一,这里所说的经济开放度指的是事后开放度或基于结果的开放度,因为对于基于规则的经济开放度而言,不存在这个问题[2];第二,对于因为国家大小而导致的不同国家的最优经济开放度,严格来说应当是由一国自然条件决定的均衡经济开放度。本书分别从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开放度两个方面来分析国家大小是如何影响最优经济开放度选择的。

首先,从贸易方面来说,在均衡条件下,大国会有相对更大比例的贸易在本国内部完成,从而导致相对较小的贸易开放度(依存度)。图5.2可以比较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假设有A、B两国,其中A国包括A1和A2两个地区,而A1、A2地区和B国面积、人口完全一样,资源和经济规模则具有同等的差异性。对于这三个国家和地区,假设它们的GDP都为1,均衡条件下它们分别用其十分之一的产品与另一个地区或国家进行贸易,这样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都为0.2。但是,对于整个国家而言,B国的进出口总额为0.4,所以贸易开放度为0.4/1=0.4;而A国的进出口总额也为0.4,所以贸易开放度为0.4/2=0.2。因此,大国相对具有更小的均衡贸易开放度。从贸易理论方面,我们还可以更为深入地看到大国的几个特征对其最优或均衡贸易开放度的影响。

图5.2 大国与小国的国内与国际贸易

第一,基于劳动分工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最优经济开放度。国际贸易理论中最为经典的就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基于生产分工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对其进行发展后得到的相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开章明义地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进,以及在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并据此分析了分工对促进生产效率的根本性作用。分工的结果就是贸易,扩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就会形成国际贸易。如果假设分工在每个人之间均衡地展开,那么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对于人口数量越大的国家和地区,它们就有相对越多的分工可以在内部形成,从而可以通过国内贸易而不是国际贸易解决分工与交换问题,从而导致相对较小的外贸依存度。

第二,基于资源禀赋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最优经济开放度。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行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的前提下,产生生产成本差异并进而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两国的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度不同,一个是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而对于地域比较宽广的大国而言,其资源禀赋无论是总量上还是种类上都相对较多,所以其相对更多的基于资源禀赋差异的分工和交易可以在国内完成,从而具有相对较小的贸易开放度。

第三,基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最优经济开放度。亚当·斯密早在《国富论》中就提出了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对于较小的市场,其相对较小的交换能力会限制分工的发展。当前的规模经济理论提出了劳动分工和资源禀赋差异两个贸易利益来源之外的第三个贸易利益来源,而它对市场需求规模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国而言,由于其市场足够大,因此对于很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产业,都可以在国内市场上实现其价值。而对于小国,其实现规模经济的产品则有很大一部分必须销售到国外市场上才能获得价值实现。所以,规模经济也会导致大国具有相对较小的贸易依存度。(www.xing528.com)

第四,基于需求多样化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最优经济开放度。近几十年来,国际贸易中出现了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形式,并且在世界贸易额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这种贸易方式是无法用比较优势理论或资源禀赋理论解释的,所以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弗农(Raymond Vernon)等经济学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核心在于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多样化,如对汽车的牌号、款式、性能以及售后服务等具有不同的偏好,这就导致市场需求被进一步细分。所以,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必须尽量扩大产品的市场范围。如此,同基于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一样,大国倾向于具有相对较小的贸易依存度。

其次,从金融方面来说,金融的主要功能在于融通资金和分散风险,而无论是哪一个功能,它的实现都是以市场规模为基础的。所以,对于大国而言,它们的功能能够很大部分在国内实现,所以会具有相对较小的金融开放度。

第一,资源配置与金融资源流动。金融最基本的功能是资源配置,也即通过金融市场将经济中资金盈余者和资金需求者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在不同时间、地点和行业之间的转移。对于经济规模比较大的国家来说,经济中可以融通的资金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比较丰富,从而相对容易在国内完成资源的重新配置。而对于小国,则需要更多地从国外获得需要数量和种类的资源,所以具有较大的金融开放度。

第二,分散风险与金融资源流动。金融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提供了风险分散的机会。根据金融学理论,资金拥有者可以通过多样化投资来分散风险。所以,对于大国而言,其居民在国内便有获得相对较多种类的金融资产的机会,其对国外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小国而言就要小一些,从而具有相对较小的金融开放度。

第三,对于金融服务贸易而言,大国一般也会拥有相对较小的最优开放度。一方面,金融服务的需要和一国居民对国外金融资源的需求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所以对国外金融资源具有相对较小的需求的大国则会具有相对较小的金融服务需求,从而具有相对较小的最优金融服务开放度。另一方面,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服务贸易的规模效应更为明显。所以,对于大国而言,金融服务的规模效应使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企业或机构可以相对较少,从而导致更低的最优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