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人均土地少、土地零散,农民种植和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销售渠道和信息也不畅通,还将面临国外低价农产品的冲击,农业比较效益普遍较低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因而政府一般都采取了补贴政策,现行补贴政策尚存在一些问题,如补贴的资金总量不足、补贴范围小、资金分散降低激励效果等。可以预见的是,农民若单纯依靠经营规模小的承包地,因分摊成本越来越高,离开强农惠农政策,农民将越来越难以生存和发展。“掠夺式”的生产模式还容易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愿务农而选择了收益相对较高的务工经商。纵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经验,除内部挖潜外,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是重要途径。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从根本上离开土地,离开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中,真正做到减少农业人口,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村环境压力才能得到缓解,农民收入增长才能有较大改观,促进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2015年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90元,比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襄阳市(13650元)低4.84%,差距比上年缩小了0.72个百分点。我市相比襄阳市在人均耕地资源方面不占优势,要进一步减少收入差距,可能主要取决于非农收入的增长。2015年我市在本乡镇内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占乡村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6.14%;外出从业人员占乡村从业人员的42.07%,其中九成以上外出人员从事第二、三产业,年均收入在25000元左右。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仍大有可为。但不可否认,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2015年我市外出从业人员中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只占37.63%,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仅占16.81%。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机会缺乏,就业质量不高,仍是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