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停留在汽车改变社会的时期。在汽车社会从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多个层面也会随之而发生一些变化,汽车与社会相互适应的过程就是汽车社会发展的过程,社会形态的动态调整推动我国汽车社会逐步发展成熟。
3.3.1 城市结构形态
近1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并且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人口向核心大都市集中,2012年中国城市市辖区总人口400万以上的城市达到了14个,有5个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北京、上海市辖区人口已达2000万左右。随着人口不断向大城市涌入,大城市建成区面积快速扩张,如北京2010年建成区面积1231km2,相当于2000年的2.5倍。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扩展基本上是一种外延式增长的模式,即城市空间扩展一直以与原有城区接壤、渐进向外发展,城市滚雪球式的模式增长。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显著特征是“摊大饼”,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由里向外呈多圈层式发展格局。中心城区经济活动集聚效应逐渐增强,城市中心区高容积率、高密度带来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
城市是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当今城市交通系统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发显著,交通可达性是城市发展必要的前提。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要运输手段阶段,城市层次性发展的效率比较高,公共交通的特点就是要在人口密集区实现人流、物流的迁移。但随着小汽车的逐步普及,私人交通在交通结构的比重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模式也将随着转变,小汽车交通的典型特点是不受固定线路和时间的限制,因此人们选择居住生活的方式将会发生转变,国外所出现的城市郊区化在我国也将陆续出现。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是相辅相成的,大运量、快捷的公共交通解决中心点与中心点之间的交通,私人交通解决的是分散点向中心点的交通问题。城市文明将在汽车普及的推动下向周边扩散,乡村变成城市,人口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区域扩散,经济活动也逐步扩散,多中心、分散型的城市群落逐步形成。
3.3.2 社会价值观念
在汽车刚开始进入我国公众视野时,购买使用人群主要是高收入阶层或者政府领导人员,汽车自然成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本上没有私人购车,我国私人开始购买小汽车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姜昆购买的一台菲亚特126P,是正式进入中国家庭的第一辆轿车。小轿车作为一种奢侈品首先进入以文体明星等为代表的高收入人群。这一时期我国小汽车仍处于公务车消费阶段。1997年私人购买轿车的比例提升到25.8%,但集团用户需求占比高达42.1%,出租车占比为32.1%。而且,小轿车最主要的使用者基本上是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以及私营企业的老板。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先富裕起来的阶层开始进入小汽车消费阶段,到2000年我国私人在轿车总需求中占比达到46%。但是,小轿车仍然是高档消费品,买得起轿车的人群无论是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属于高收入人群。中国社会对汽车赋予了更多社会属性的含义,汽车承载了超越其本身的作用和内涵,开好车意味着你的成功,汽车与社会地位联系到了一起。
加入WTO后我国家庭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在经济发达地区汽车开始进入中等收入家庭,汽车作为一种身份地位象征的这一特性正在弱化,但是豪车、高档车仍然是人们仰慕或者羡慕的对象,有车无车已不再是关注的话题,汽车档次、汽车品牌攀比开始出现,同学聚会开辆奥拓、QQ也许都不好意思停在酒店门口。现阶段,汽车刚刚开始进入中等收入家庭,汽车作为一种中高档消费品,具有一定社会属性有其必然性。
未来,随着我国汽车普及水平的逐步提高,汽车所代表的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作用将逐步淡化,汽车消费将逐步向个人交通工具属性回归。但与此同时,汽车与个人成长、汽车与个人特性之间的社会关联性逐步增强,汽车伴随着人生成长,成为人们美好的回忆——18岁成年后拥有的第一辆车,工作后购买的第一辆车,结婚生子后更换的车,这些都将成为人们对自我过去的追忆。汽车消费的个性化特征也日趋明显,不同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的人们购买的车型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汽车与自我生活息息相关,汽车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汽车不再是奢华的象征。(www.xing528.com)
3.3.3 社会管理理念
在汽车社会中,“汽车”已不再仅仅是产业问题,而更多地体现出社会化的特征,因而随着汽车不断普及,政府管理理念将逐步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涉及多个维度,有管理层次、管理范围、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思维等多个方面。总体上,汽车社会中的政府管理将朝着社会化、综合性和前瞻性管理转变。
(1)社会化管理
汽车与一般商品有所不同,汽车普及涉及人与人、人与车、人与环境等多个社会层面。因此,汽车社会发展将要求政府对汽车的管理从产业层面提升到社会层面,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核心管理目标,以能更好地发挥汽车推进社会进步的作用,使居民在更多地享受汽车文明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抑制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保障汽车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2)综合性管理
汽车普及所引发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依靠单一手段越来越难以解决,如汽车节能减排牵涉到汽车技术、燃料标准、出行方式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采用法律法规、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综合解决,维持汽车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交通拥堵问题需要从优化城市结构、改善交通模式、健全交通管理制度等多个层面来协调解决。
(3)前瞻性管理
汽车社会有自身发展规律,汽车社会的问题也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解决汽车社会所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政府管理的预见性将逐步增强,对汽车社会发展的步伐掌握得更加准确,制定的社会发展规划更具有远见性。政府管理对汽车私人交通的发展更为关注,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设施建设规划以及产业布局规划更加融入汽车社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