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改变着人们出行结构和生活方式。以上海市为例(表2-8),1995年上海市居民出行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自行车,占总出行方式的38.7%,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仅有7.9%;而到2004年,上海居民出行方式使用私人小汽车的比例提升到17.8%,而自行车使用比例下降到25%;到2009年,小汽车出行比例进一步提升到20%,而自行车出行比例下降到13.5%,电动车出行比例上升到15.2%,人们出行的机动化程度大幅提高。
表2-8 上海市居民出行结构调查 (单位:%)
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表2-9)与上海市呈现相同的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市居民交通出行基本上依赖自行车,自行车出行比例占62.7%,小汽车出行仅占5%;十多年后的2000年,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发生大幅变化,小汽车出行占居民交通出行的比例提升到23.2%,自行车出行方式下降到38.5%;2010年在北京市居民交通出行方式中,小汽车出行比例已经上升34.2%,而自行车出行比例下降到16.4%,出行的机动化程度显著提高。
表2-9 北京市居民交通出行方式 (单位:%)(www.xing528.com)
注: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研究中心,数据不含步行。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模式由自行车转变为汽车,交通出行半径也随之提高。在我国,一般步行、骑车的时间在0.5h以内,以此为测算标准,在0.5h内,步行的出行距离为3km,自行车为7km,公交车和小汽车为20~30km,以0.5h行程为半径建成区面积分别为20km2、80和1300km2[8]。汽车快速普及推进了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逐步由市核心区向周边扩散。例如,北京2010年老城区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16%下降到11%,新城区和近郊区人口占比分别提升了3%,尤其是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占比由2000年的25%提升到31%;从建成区面积来看,1999年北京建成区面积488.28km2,到2011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261.3km2,建成区面积扩成了2.5倍多,这与出行机动化是分不开的。
汽车也改变了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汽车展览、赛车、汽车电影院开始进入大城市居民的生活,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汽车成为人们长途旅行的方式之一,自驾车旅游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时尚,人们对旅游的认知和需求层次在逐步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