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看,汽车推动社会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汽车普及初期,汽车消费从高端消费群体向一般普通大众扩散,汽车成为人们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的普及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大幅提升,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而来,汽车尾气污染、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困扰着社会发展。
尾气污染是汽车引发的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工业污染大幅增加和汽车大规模普及,城市空气污染日益加重,(SO2)、(CO)等大量有毒气体在城市上空聚集。美国、英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先后出现环境危机事件,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52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以及1973年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等环境公害事件相继发生,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汽车环境问题成为汽车社会先行国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安全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从历史上看,虽然道路交通事故不是汽车时代所特有的,在马车时代交通事故就已经存在,但是不可否认,正是由于汽车大规模普及,道路安全事故问题才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这个问题受到世界各国广泛重视。人类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第一起汽车致死交通事故发生在1899年的纽约,一名名为海伦·布丽丝的妇女被汽车碰撞后身亡。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道路交通事故多发,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不断上升,1960年美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36399人,1970年美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顶峰(52627万人)。
交通拥堵是随着汽车普及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汽车本身作为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了交通的便捷,但是汽车数量的急剧增长,使得道路交通超出负荷,导致城市车多拥挤且车速缓慢,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和节假日更易出现。20世纪以来,随着汽车快速增加和使用,交通拥堵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城市的发展。
从表面上看,汽车引发的这些社会问题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逐步显现的,是汽车交通需求快速增加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引发的,实际从根源上看,产生这些社会性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任何用途或地方的资源边际增量带来的有形物品或客观服务的净产品总和中的这样一部分,该部分首先——即出售以前——由资源的投资人所获得。这有时等于,有时大于,有时小于社会净边际产品。”[4]通俗地说,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自己的活动中对其他人的福利产生了一种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带来的损失都不是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通常表现为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这种损失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或仅承担了部分成本,这就导致用户的成本付出小于其实际的社会成本,从而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www.xing528.com)
汽车的使用可以给人们带来便捷的交通体验,扩大人们的活动范围,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生产和就业,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汽车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虽然在购买和使用中,使用者付出了一定的成本,可是这种付出远远小于汽车实际占用的社会成本,从而导致了汽车社会问题的形成。
交通拥堵问题就是如此。众所周知,道路是汽车使用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是典型的公共产品,通常由政府投资兴建,为全社会成员共同拥有和使用,具有公共性和排他性的特征。公共性决定了道路可以由包括汽车、行人等所有的社会成员使用,排他性则决定了道路一旦被某个主体占用,其他主体则无法同时使用。汽车出行时使用者承担的成本包括购置维护车辆、燃料费用和出行的时间价值等,由于道路的公共性和排他性,在使用过程中还产生了一些成本,如挤占行人通行等对其他交通方式的剥夺。在交通顺畅时各种方式都可以顺利通行,这时社会成本就比较小,社会成员可以承担;在交通拥堵时,大量的汽车缓慢前行,加大了道路占用,严重增大了社会成本,这些社会成本是由全部与交通相关的社会主体承担的。当拥堵到了一定程度,这些社会成本就超出了社会公众的承受能力,成了社会问题。
环境问题亦是如此。自然环境本身是一种公共物品,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拥有,具有公共性和稀缺性的特征。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通过燃烧燃油获得动力,同时将燃烧的废弃物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其中废气含有的很多化合物会污染空气,主要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铅(Pb)及硫氧化合物(SOx)等,这些污染会威胁人类的健康,而排放者却很少或者没有为这种污染行为付出应有的成本。当然大气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进入大气的污染物,在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既可向广阔的空间扩散、稀释,使其浓度大幅度下降,也可受重力作用及雨水冲刷,使较重的颗粒沉降到地面上;在光的照射和其他物质的参与下发生分解等,使空气得到净化。但这种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在当地大气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范围内时,自然环境本身承担得了这些成本,没有给人类带来明显的危害。但当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后,这些污染的危害成本就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了,这也使得环境污染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总体上观察可以发现,汽车引发的所有社会问题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典型特征。首先,汽车引发的社会问题都出现在汽车的使用环节,如环境污染问题是汽车使用中的尾气排放所致,安全问题与汽车使用息息相关,交通拥堵更是直指汽车使用,很少有问题与汽车的保有量直接相关。其次,这些问题都是由汽车使用中的外部性而形成的,汽车在使用过程中要消耗能源和资源,排放一定的污染物,在汽车普及的初期,在用的汽车数量较少,外部性累积的数量较少,社会和自然环境能够将其消化掉,外部性不明显;随着汽车的大规模普及,人们没有改变汽车使用的方式与特征,导致在用车使用量越来越大,外部性的累积量越来越大,超过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就以社会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