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期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应用驱动产业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示范应用,牵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布局,打造标志性产业集群。
1.全产业链体系初步成形
微软、亚马逊、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头部企业纷纷在沪布局业务,打造产业生态;商汤、依图、深兰、云从等技术类企业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加快技术落地步伐;寒武纪、平头哥、地平线、燧原、翱捷、禾赛光电等基础类企业致力于研发高端智能芯片、传感器,突破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钛米、高仙、小蚁、快仓等产品类企业持续推出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新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联影智能、森亿、商米、明略、氪信、虎博、趣头条、极链、乂学等应用类企业深耕医疗、金融、商贸、文娱、教育等垂直领域,提升人工智能赋能价值。
2.产业空间格局不断优化(www.xing528.com)
围绕“东西集聚、多点联动”的布局,加快建设“4+X”融合创新载体。“东带”以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为抓手,推动浦东张江智能产业+科创融合发展,人工智能岛已成为国内行业产业和应用标杆,并逐渐推动由岛扩区发展模式;临港新片区积极引进地平线等领军企业,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稳步开展。“西带”徐汇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正式启用,吸引国际顶尖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此外,市北高新、长阳创谷、虹桥智谷等特色园区加快建设,华东无人机基地等区域产业正集聚发展,杨浦、静安、普陀、长宁、宝山等各区域人工智能特色创新载体建设步伐加速推进。
3.应用赋能深入推进
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累计开放3批58个应用场景,发布洋山深水港、申通地铁、华东无人机基地、张江科学城等综合性应用场景。推进全国人工智能“揭榜挂帅”赛道建设,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医疗影像辅助诊断、视觉图像身份识别、智能传感器等赛道,开展测评工作,梳理一批行业标准成果和政策瓶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行业,在生产制造、安防、办公、医疗、交通、教育、金融、企业服务等领域,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业务对接融合,加快行业智能化转型。在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建设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东方医院援鄂医疗队两个应用场景,一批智能产品投入防控一线,取得良好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