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村产业扶贫遭遇精英俘获、扶贫资源内卷化的困境,本书认为完善相关制度是破解扶贫资源配置陷阱的重要路径。一方面,构建扶贫政策目标与扶贫资源配置衔接机制。在扶贫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立足村落分化的现实,[67]将农户的现实需求与扶贫政策目标的实现以及扶贫资源有效配置衔接起来,打破当前扶贫资源内卷化的困局。另一方面,构建贫困户参与利益分享机制。结合精准扶贫理念,强化贫困户与产业发展精准捆绑,通过进一步明确产业扶贫多元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实现产业扶贫发展成果精准共享,[68]确保贫困人口精准受益。[69]另外,构建科学性、系统化、透明化的扶贫资源监管机制。鉴于当前产业扶贫中存在的个人、企业、组织假借贫困户名义套取扶贫专项资金,相关部门挪用、滥用扶贫资源等现象依然存在,建立规范化的扶贫资源监管机制势在必行。可以通过实行“审批主体责任制”或“使用主体责任制”,对扶贫项目审批严格监管,并实施动态跟踪与问责制度,明确资源使用相关主体的责任,力保监管公开化、透明化,保证扶贫资源依法、依规、合理、规范、有效配置。
(二)技术提升路径:加大教育、科技、人才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业效益是力克M村产品科技含量低与产业带动扶贫效应低的双低难题的不二选择。一方面,从长远角度而言,通过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升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从近期发展角度而言,通过普遍开展农业科学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贫困农民掌握农业技术的能力,以此来促进以知识与技术等为核心要素的人力资本的增长,并融入扶贫农业产品与技术之中。另一方面,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网络普及应用,推动农业产业化与信息化发展,发展“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农户发展网上订单种植、创设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示范园区,拓展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加快形成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产业链经营机制,致力于产业效益的提高。此外,通过发展“政府+科研单位+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发挥政府在产业扶贫中的监督、管理与服务职能,科研单位在农业技术人才储备、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现代农业技术指导上的优势,公司在拓展产业链条、创建产业品牌上的长处,基地在动员农户参与、整合农户资源、强化产业管理上的优势以及农户发展主体性与潜能,以此解决现有农业技术人才短缺、管理粗放、农业技术落实难、农户参与度低等难题,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协同治理机制,确保在全面推进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惠及贫困人群,扩大产业扶贫政策效应。
(三)能力建设路径:强化企业管理与自主创新,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鉴于M村扶贫企业管理能力欠缺、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及对政府依赖严重的现状,需要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来予以突破。通过强化扶贫企业管理能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激发扶贫企业内生动力,从而减轻对政府的依赖。一方面,立足于企业效益目标,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市场化发展需求的劳动用工与激励机制,通过组织调配、政策引导和薪酬激励等确实有效的措施,引导企业管理人才向贫困地区合理流动,促进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强化对农户的管理技能的培训,采用师徒制,即一名企业管理者帮带一名农户的方式,培育农村管理队伍,实现管理人才就地取材,真正实现农民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此外,通过聚焦少数民族地方文化特色与资源优势,发挥乡村企业内生优势,进一步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品牌,并充分利用M村地处西南边疆的区位地理优势,同时综合利用现代技术网络,促进企业产品在境内外的流通,切实做强做大企业,实现企业自力更生,减少对政府的依赖。
(四)价值指引路径: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处理农户长期增收与短期获益的矛盾、产业规模化发展与环境承载力有限的矛盾,需要遵循一定的价值指引,即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意味着立足贫困农户的现实需求,尊重贫困农户自身发展意愿,在共商共赢的前提下,寻求解决产业扶贫问题的策略,如通过了解贫困农户困难、动员贫困农民就近务工增加收入、争取相关部门资金配置与支持等方式,保障农户基本生活,确实解除农户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协助农民转变发展思路,帮助农民算账,促进民众从长远利益考虑。其次,产业扶贫项目的选择与推进,需要建立在人与环境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全面考察、科学论证、周密安排,力求产业扶贫项目的推行与当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同并进。总之,M村需要立足于农户发展的现实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指引,结合区位特点、环境状况、民族资源、文化优势,推动产业扶贫、石漠化治理、民族文化传承之间的融合,打造多种发展模式并重的适合本土化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力破当前产业扶贫的困局。
M村的产业扶贫实践与困境是透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现状的“窗口”,是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扶贫政策实践的“检验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扶贫事关国家脱贫攻坚成败,关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与繁荣安定,关乎西南边疆安全与国家稳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扶贫面临的现实困境极大地制约了脱贫工作的推进,审视当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扶贫政策推进路径与效果,加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的治理势在必行。首先,通过强化顶层制度设计,构建产业扶贫资源配置均衡机制,完善产业扶贫监督机制,可以确保产业扶贫资源精准瞄准,破解产业扶贫内卷化困局;其次,通过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可进一步发挥产业扶贫的减贫扶贫带动效应;再次,秉承内源式发展理念,鼓励企业自力更生与自主创新,将有效打破民族地区产业依赖现状,提升产业竞争力;最后,产业扶贫的整体设计与最终落脚点是造福民众,增进民生福祉,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那些违背民众意愿以及可能对民众福利造成损害的项目应被制止;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应贯穿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扶贫实践的始终。
[1]本书关于村委会简介详情以及扶贫相关数据资料由幕菲勒村村委会提供,再次向基层工作者表示敬意。
[2]颜小钗.“三区”计划:社工人才支援新工程[N].中国社会报,2013-7-12(005).
[3]唐丽霞,罗江月,李小云.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51—156.
[4]刘芳,徐兴文.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类赌博”的策略探索[J].企业导报,2014(5):181—182.
[5]王思斌.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的视角[J].民族研究,2012(4):1—7,107.
[6]黄云波.云南省脱贫攻坚的形势与政策[Z].内刊资料,2017-5-14.
[7]王思斌.精准扶贫的社会工作参与——兼论实践型精准扶贫[J].社会工作,2016(3):3—9,123.
[8]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44—156.
[9]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4—16.
[10]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46—276.
[11]刘伯文.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探析[J].发展,2004(6):28—31.
[12]相关数据来源于小寨村村委会提供的《天保镇人民政府开展健康扶贫工作自查报告》。
[13]张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财经,2006(7):70—73.
[14]数据来源于天保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提供的《2018年天保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改情况报告》。
[15]李亦楠,邱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J].人口学刊,2014(6):75—80.
[16]张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财经,2006(7):70—73.
[17]夏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思考[N].河南日报,2019-2-1(009).
[18]梁昊.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J].财政研究,2016(3):68—76.
[19]张忠根,李华敏.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思考——基于浙江省138个村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7(8):64—70.
[20]蒋彦忠.在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中提高贫困山区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J].社会科学家,2006(S1):21—23.
[21]刘芳,徐兴文.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天保镇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4):210—211.
[22]相关数据资料由天保镇天保村村委会于项目组调研期间提供,在此特向相关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23]韩俊,张云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有合适定位[J].发展研究,2008(11):10—12.
[2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The World Bank.Tracking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R].2017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2017.
[25]因病致贫、返贫超建档立卡总数四成社会组织助力开啃“硬骨头”[EB/OL].华夏时报,2018-9-11.
[26]刘碧波.健康权的历史建构[J].人权研究,2018(2).
[27]孟庆国,胡鞍钢.消除健康贫困应成为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优先战略[J].中国卫生资源,2000(6).
[28]李迎春,龙方.从反贫困现状透视健康扶贫研究的作用与功能[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6).
[29]翟绍果,严锦航.健康扶贫的治理逻辑、现实挑战与路径优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30]陈菊,伍林生,江杨岗.健康扶贫可持续路径探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9(4).
[31]程名望,Jin Yanhong,盖庆恩,史清华.农村减贫:应该更关注教育还是健康?——基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的实证[J].经济研究,2014(11).(www.xing528.com)
[32]汪三贵,刘明月.健康扶贫的作用机制、实施困境与政策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33]王高玲,叶天瑜.基于制度供给视角的健康扶贫政策探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8(1).
[34]黄国武.关于健康扶贫的政策建议[J].中国社会保障,2018(10).
[35]黄国武.关于健康扶贫的政策建议[J].中国社会保障,2018(10).
[36]侯慧丽.健康扶贫的实践与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9(5).
[37]黄国武.关于健康扶贫的政策建议[J].中国社会保障,2018(10).
[38]陈成文.牢牢扭住精准扶贫的“牛鼻子”——论习近平的健康扶贫观及其政策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17(6).
[39]王高玲,叶天瑜.基于制度供给视角的健康扶贫政策探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8(1).
[40]张明,王国斌,彭义香,许栋.大型公立医院实施健康扶贫的路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6(10).
[41]杨霞.健康扶贫的治理困境与优化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8(32).
[42]王高玲,叶天瑜.基于制度供给视角的健康扶贫政策探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8(1).
[43]侯慧丽.健康扶贫的实践与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9(5).
[44]陈菊,伍林生,江杨岗.健康扶贫可持续路径探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9(4).
[45]黄国武.关于健康扶贫的政策建议[J].中国社会保障,2018(10).
[46]冯莉钧,汤少梁,马蓉.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健康扶贫优化路径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7(4).
[47]以上数据来自于小寨村村委会提供的2018年11月3日《天保镇人民政府开展健康扶贫工作自查报告》。
[48]杨霞.健康扶贫的治理困境与优化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8(32).
[49]王黔京,沙勇,陈芳.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健康现状调查与健康精准扶贫策略研究——基于云南省的抽样数据[J].贵州民族研究,2017(6).
[50]陈楚,潘杰.健康扶贫机制与政策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8(4).
[51]徐翔,刘尔思.产业扶贫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11(7).
[52]阿玛蒂亚·森.不平等之再考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8.
[53]B.S.Rowntree.Poverty:A Study of Town Life[M].London:Macmillan,1901:103.
[54]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69.
[55]P.N.Rosenstein-Rodan.Problems of Industrialisation of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Europe[J].The Economic Journal,1943(53):202-211.
[56]谢诺登.资产与穷人:一项新的美国福利政策[M].高鉴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7]李志萌,张宜红.革命老区产业扶贫模式、存在问题及破解路径——以赣南老区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6(7).
[58]胡振光,向德平.参与式治理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发展瓶颈及完善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4(4).
[59]P.Bardhan,D.Mookherjee.Capture and Governance at Local and National Level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135—139.
[60]朱战辉.精英俘获:村庄结构变迁背景下扶贫项目“内卷化”分析——基于黔西南N村产业扶贫的调查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5).
[61]L.Chavis.Decentralizing Development:Allocating Public Goods Via Competi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0,93(2):1—274.
[62]李祖佩,曹晋.精英俘获与基层治理:基于我国中部某村的实证考察[J].探索,2012(5).
[63]刘升.精英俘获与扶贫资源资本化研究——基于河北南村的个案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64]方劲.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内卷化”困境及其治理[J].社会建设,2014(2).
[65]江涛.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66]刘梅.农户可持续农业生产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1.
[67]朱战辉.精英俘获:村庄结构变迁背景下扶贫项目“内卷化”分析——基于黔西南N村产业扶贫的调查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5).
[68]莫光辉.精准扶贫视域下的产业扶贫实践与路径优化——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三[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69]刘北桦,詹玲.农业产业扶贫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