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利法》中将专利分为三类,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本书主要研究以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为主的技术专利。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很多学者将专利视为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维度。
专利是受专利制度保护的发明创造,我国于198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第一部专利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专利法》中将专利分为三类,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本书主要研究以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为主的技术专利。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很多学者将专利视为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维度。美国经济学家雅格布·施穆克勒(Jacob Schmookler)在其《发明与经济增长》一书中,使用专利数据作为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61],对美国炼油、造纸、农业、铁路行业的技术创新现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分析了行业投入产出与专利的数量的关系,最终得出“专利活动也是经济活动,受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制约”的结论,从此“需求拉动”技术创新的学派兴起,这也引发了“技术推动”学派和“需求拉动”学派的争论。(www.xing528.com)
施穆克勒的研究让更多的学者使用专利数据作为技术创新指标来做研究,帕韦特(Pavitt)与泽特(Soete)[62]运用专利数据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创新活动,发现国家产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和国家专利总量有很强的统计关系。索尔(Saul)使用专利数量来评估知识对行业层面的生产力增长的贡献,其研究过程中发现[63]使用专利数据产生的结果比使用R&D数据的结果更准确,这些结果验证了专利数据的有用性。关于专利数据的选择,许多学者认为,不同国家的专利制度有所不同,选择在第三国的申请或授权的专利数据可消除这个问题。Griliches认为专利授权量会受到政府专利机构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专利申请数量来进行更为恰当。[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