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北部市场与中东铁路的关系密不可分。铁路自身便是木材消费大户,自铁路修筑通车以来,“举凡枕木建筑材等,皆无偿取自林中”。仅以作为燃料的木柈一项而论,“无论工厂机车站台事道务所道班房及员司工人住宅等,俱以柈子为唯一之燃料”,假定每人每年平均使用柈子约100立方尺,铁路职员在2万人以上,“其所需已达二百余万立方尺之多”,“而工厂机车公事房所需木材之量,虽百倍于上数犹不止”。[184]1922年,鉴于木柈价格上涨,东省铁路公司“所需之燃料,遂渐改用石炭”,对于木柈的需求有所减少,“如最近数个年间,只达总产额之四成,且有时仅至三成之状况”。即便如此,“该路除薪材之外,尚使用多数之建筑用材”。[185]据统计,1920—1928年,中东铁路建筑用材消耗量分别为21.8万吨、43.3万吨、10.8万吨、11.1万吨、14.6万吨、11.9万吨、14.1万吨、14.1万吨、17.8万吨,[186]9年间总消费量达到159.5万吨,年平均约为17.7万吨,数额不可谓不巨。
在满足自用后,东省铁路公司会将多余木料向外出售。一部分输往哈尔滨市场和东北南部各市场,此为“运送于中东路东部沿线者”;另一部分“经海参崴而往日本内地及他处”。[187]铁路当局从中大赚一笔,收入颇丰,如1927年营业收入144万卢布,1928年收入185万卢布。[188]
(二)哈尔滨市场
哈尔滨市场既是东北北部重要木材消费市场,也是向南转运的发起点,“其土地自身,已为有名之木材及薪柴消费地”,“且为南满各地开端市场之重镇”,[189]扮演着集散市场的角色。该市场中的“北满材”一部分经中东铁路运来,一部分经松花江运来,后者常年保持在200万—300万寸。其中,由哈埠木行直接赴伐木山场购运者约占20%,由把头从产地运来销售者占80%,“山中木材如无外客购买,则吃饭开工需钱,不如自行运浜出售为佳,且由产地装船运浜”。[190]表5-5为1920—1929年输入哈尔滨市场之各类木材详细情况:
表5-5 1920—1929年输入哈尔滨市场之各类木材数额一览表[191]单位:吨
由表5-5可知,输入哈尔滨市场的木炭数量占总量的10%左右,薪材及杂木约占总量的70%,建筑用材约占总量的20%。如果将1920年各项木料输入量定为100,就薪材及杂木材一项看,1929年达到419,较之1920年增加4倍余。建筑材方面,1928年为1048,1929年为1081,与1920年相比增加10倍余。建筑材料大量进入,与该地建筑业的繁荣大有关系:“哈尔滨市场建筑用材需要繁盛之基[本][原]因,系以哈埠之建筑业发达,以致建筑用材到货额之增加率,比薪材之到货额,显着[相差]甚远。”其间,1924—1925年输入量处于低谷,如1925年薪材、杂木输入量仅为102,1924年建筑材输入量只有100,这是因为各大林商向日本输出大量木材,以满足关东大地震灾后重建之需,运往哈尔滨的各类木料随之剧减。[192]
哈尔滨市场中外木材商号众多,“在哈埠设立林业公司,斫伐木植者,共达四十余家”。他们不但砍伐林木,也兼营木材贩售。1921年春季,因该埠“建筑房屋者极多”,“德奥诸国前来采办者亦居大宗”,各大商号获利甚厚。1923年哈尔滨各大林业公司均有所进账,收益不菲,如海林公司获利金票250万元,镜波公司获利大洋27万元,集成公司获利大洋25万元,通原公司、嫩铁公司各获利大洋20万元等。[193]但这些公司大多为日、俄所办,可见哈尔滨市场由外商所主导。
(三)中东铁路西线各站市场
中东铁路西线各站木材消耗量普遍较大,地位仅次于哈尔滨和滨江市场,是北部地区“占第二位者之木材需要市场”。[194]1921—1929年各站建筑用材的需求量,如表5-6所示:
表5-6 1921—1929年中东铁路西线各站建筑用材需求量[195]单位:吨
(续表)(www.xing528.com)
可知各站建筑用材需求量“有增加之倾向”,1928年总需求量是1921年的9倍有余,1929年之所以略有下降,是“同年中东铁路纷争之结果”。
表5-7为这一时期各站薪材需求情况:
表5-7 1921—1929年中东铁路西线各站薪材需求量[196]单位:吨
(续表)
从表5-8可以看出,各站对薪材的需求亦呈递增趋势,如1929年需求量是1921年的3倍。
综合分析表5-7和表5-8可知,西线一带木材市场主要有两处:其一为“由哈尔滨附近,及对青山、小蒿子以西一带”,其中以安达市场最为活跃。其二为富拉尔基和齐齐哈尔二站。
1.齐齐哈尔市场
起初,该市场受限于交通条件,并不发达,在1926年以前,齐齐哈尔车站至省城市场之间交通不便,大块木料运输困难,而“齐昂铁路之所运送者,则均为长度不过三公尺之木材”,如经大车装载运送,则费用异常昂贵。因此省城市场所需大木均由嫩江运来,运量有限。[197]据俄人观察:“齐齐哈尔市虽见有从大兴安岭输出之建筑材,而薪材绝少,建筑材亦不甚多。故齐齐哈尔市无木商,薪材亦因之甚贵。”[198]1926年后,运输条件有所改观:“齐昂铁路初则加修运送大木之设备,继并于昂昂溪与齐齐哈尔之间,增修齐克段,自是厥后,自齐齐哈尔车站向省城转运大木之问题,方始告一段落。其结果遂使经由嫩江向齐齐哈尔省城发运之运输停止,而向齐齐哈尔站发运之数量,因以增加。”随着交通的改善,齐齐哈尔木材市场“发达极称迅速”,1929年运抵车站之建筑木材,超过1926年7倍以上,“木柈及零星木料,则约超出六倍之谱”。[199]
2.安达市场
据苏林调查,“在最近五年以来,每年运抵安达之建筑材料,平均为二万七千吨”,木柈及其他零星木料为8000吨。建筑材料中,35%销往安达车站附近村镇,35%销往拜泉县,“所余百分之三十,则系以之供给安达站附近各区之用”。因安达附近村镇发展迅速,人口剧增,木材需求量也迅速增加,市面贩卖之木材,“系为满洲人建筑房屋,及制造马车、农具[及]其他生业必要的器具之使用”[200],“除以之建筑中国式之房屋而外,即系以之制造各种车辆、犁耙,与各种家庭日用品”[201]。该地木材贸易“异常发达”,专营木料交易之商店共约50家,“各家之中,且多系专卖某种一定之木料”,如销售圆木、锯板、木柈者,分门别类,甚为清楚。这些商号大多设有自备仓库,以便随时批量购入木料,且多系小本经营,资本一般在哈大洋2000—10000元。[2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