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部木材市场的崛起与发展

南部木材市场的崛起与发展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东市场不仅是东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木材市场,在当时全国木材市场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与汉口、福州并称中国三大木材市场[159]。公司规定,木材在运往市场销售前,必须到公司办理“买回”手续。这种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使长春成为东北地区最主要的木材转运市场,相当一部分“北满材”“吉林材”需经长春转运南部各市场。

南部木材市场的崛起与发展

(一)安东市场

近代,鸭绿江上游长白、抚松、临江、辑安等地产材“均编筏直放下游之大东沟,木客与筏主直接交易[157],既据有鸭绿江水运之利,又可经海路远航的大东沟一带木材贸易最先繁荣起来。以大东沟集散地为代表的安东市场,是典型的集散外销型市场,时人指出,东北木材市场“首推安东,吸收鸭绿江区域出货,以销天津及朝鲜、日本[158]。安东市场不仅是东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木材市场,在当时全国木材市场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与汉口、福州并称中国三大木材市场[159]。随着时间的推移,输入大东沟的木材有增无减,市场地面难以容纳、渐显狭小,加之河道淤塞,木排运进困难,集散市场逐渐移至沙河镇,“渐渐地,大东沟的木排就越来越少了”。到1923年前后,“大东沟进的几张木排主要是当地用的,大东沟的木材集散地已被沙河子取代了”。[160]

安东木材销路经历了不断扩张、逐步打开的过程。早期由安东出口的“鸭绿江材”“以天津为第一销路,山东诸埠次之,东三省及朝鲜方面又次之,至上海等处为数颇微”[161],其输出对象主要是环渤海、黄海沿岸的北方诸港口,虽然在中国北方木材市场中颇有分量,但迟迟未能撬动南部中国木材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对华木材输出量暴跌,“鸭绿江材”需求量随之大增,安东木材市场为之一振,“过去依靠美材的上海木材市场,也只有仰赖于鸭绿江材”[162]。如1916年春,上海木业巨头祥泰、久记、义昌、鼎丰以及天津华昌等公司“均相继着手采买朝鲜方面之建筑用材,及安东一带之制材原料”[163]。“一战”爆发成为安东市场扩展销路的绝佳时机,据时人观察:“欧战事起,外国木材不能进口,向求外国木材供给之地,亦着手采购鸭绿江材,此为鸭绿江材贩路最广之时期。”[164]

此后,虽然安东木材出口总量“颇有起落”,1925—1927年的出口量在200万—400万美元间徘徊不定,[165]但总的来看出口甚巨,销路纵贯南北、涵盖中外,市场空间非常广阔。时人总结道:“鸭绿江木材之贩路,以天津为最广,而渤海沿岸诸港次之,北自营口锦县南及龙口威海卫烟台青岛诸港,二十年来所需木材,亦以鸭绿江所产为最多。盖以天津为近畿之地,故需用木材较多,而青岛营口烟台诸港,亦日臻繁盛,故木材之用途,亦日益加多。近年贩路之扩张,渐次及于上海、南京、汉口、大连、旅顺、奉天、朝鲜等处,将来事业之发展,正自无量。”[166]

虽然这一时期“鸭绿江材”行情走俏,安东市场一片繁荣,但值得一提的是,木材交易实际由日本把持的鸭绿江采木公司控制,时人指出:“大东沟等木市,多由安东支配,而安东之木市,复见支配于鸭绿江采木公司。”[167]这种支配地位主要体现在,采木公司不仅对鸭绿江一带森林有专采特权,而且“对鸭绿江右岸所属木材有全部买回及买收之特权”。公司规定,木材在运往市场销售前,必须到公司办理“买回”手续。所谓“买回”,即料栈(或贷款把头)之木材,“由料栈与雇客论价交易”,双方谈妥价格后,报请公司派人检查、估价,“看与料栈所报之价是否相符”。若两者相符,公司征收相当于木材价格9%的“买回费”,而后料栈可以自由出售木材。如果料栈报价低于公司估价,则“公司依其报价实行买收(强制买收)”。[168]无论是“买回”还是“买收”,都是采木公司对中国木把强行控制和无理垄断盘剥的手段。当代学者王长富认为:“采木公司成立后,安东市场的贸易权完全操于‘鸭绿江采木公司’之手,实际享有专利权,该公司向各商号买木材,再由该公司销售。”[169]该公司巧取豪夺,坐享其成,赚得盆满钵满,因而市场营销之利,大多落入日人腰包之中。据公司财务统计披露:“至于纯利之见于决算报告者,则七年以来,两国政府所得,共百零七万元,加以中国政府报效金总数七万余元,计共百十四万元余。”[170]

(二)长春市场

长春处于东北南部的北端,是“南满铁路”的最北端、中东铁路的最南端,也是吉长铁路的起点。这种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使长春成为东北地区最主要的木材转运市场,相当一部分“北满材”“吉林材”需经长春转运南部各市场。如1913年所产“北满材”中,经海参崴运往欧洲市场者共20万立方尺,哈尔滨本地市场自身消化了54万立方尺,而运往长春市场者多达100万立方尺,[171]运往长春市场之“北满材”占其总数的57.47%。满铁也认为,长春市场“不仅[为]吉林材木,且为北满材之集散地,占有数之地位”,“南满各处所需,大半均在此购办,即腹地林业家,在此地发卖;南满各地需要者,亦于此地经商人之手而买进是也”[172]。表5-4系1920—1929年经长春市场中转之木材总量:

表5-4 1920—1929年运经长春之木材数量一览表[173]单位:千吨

大体上看,由中东铁路运经长春之木材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由吉长路运经长春之木材则呈下降态势。由转运总数观之,自1925年起,运经长春之木材有所缩减,中转功能处于衰退之中。究其原因,随着东北地区“交通及通信机关,渐次发达,腹地之事情,为一般所知”,“需要者与供给者渐次接近,以至直接交易,此地(长春——引者)商人,置诸度外”,长春市场的中转作用因而“与年俱退”。[174]另据调查,长春本地木材年消费量在9000—12000吨,为数不多,这“完全因地方之习惯使然”,“如当地之建筑完全用砖石,建筑木材则徒供建筑物内部装饰及制造各种器具之用,燃料则全用煤炭,木柈不过供引火之用而已”。[175]总之,正如时人所评价的,“长春在今日,其市场之价格,业已减退”。(www.xing528.com)

(三)吉林、大连、奉天(沈阳)市场

1.吉林市场系集散性质

据当地木石税局之统计,1920年运往该市场之木材数量为1355万立方尺,1921年为1004万立方尺,1922年为649万立方尺,1923年为667.6万立方尺,1924年为604.5万立方尺,1925年为1209.5万立方尺,1926年为452.1万立方尺。[176]七年之间木材平均输入量为850万立方尺。吉林本地木材需求并不旺盛,“在最近数年中,每年不过两万吨左右”,“此外则有若干生木沿松花江下行至伯都讷,而木材及枕木中之一部则供给正在修筑中之吉海铁路之用”。吉林市场上的大部分木材,均由吉长路运至长春,再经长春发往南部各地市场。[177]该区“华商经营的贸易商号有数十家,主要是转卖或转运小批小材而已”[178],日商在木材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2.大连兼具中转市场和消费市场两个特质

输入大连市场之木材,不仅有“北满材”和“吉林材”,还有海运而来的美国、日本木材。1928年国外木材进口量达到峰值,其中日本材占据压倒多数,进口材与东北地方材的比例是7∶3,[179]“日美木材输入大连后,一部分留于大连本市,一部分则复北行,直达沈阳”。据统计,每年由铁路和海路运抵大连之木材总量约8万吨,其中4万吨供大连本地需要,约0.9万—1.4万吨继续由海路转运中国北方各港,其余3万余吨运往南满铁路沿线销售,“直至沈阳为止”。城内华人开设之木材贸易商号共有25家,资本额4万—10万元。[180]

3.奉天(沈阳)是东北南部重要木材消费市场之一

奉天市场的任务“不但在供给沈阳本城以需要之建筑材料,且将制出木料之一部分,发运南满其他各地,如抚顺、黑山、辽阳、营口、洮南等均[地]是也”[181]。1922年奉天市场木材需求量在4万—5万吨,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市场需求愈发旺盛,奉天市场的木材输入量也与日俱增。如1924年输入量为13.88万吨,1925年为15.61万吨,1926年为10.71万吨。[182]1928年奉天市场占东北南部木材消费量的23%。[1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