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舟山群岛的环境特点可以说明其渔场的生产情况。天台山和四明山从浙江内陆绵延至与杭州湾和长江入海口毗邻的中国东海。陆地与海洋的交会形成了一连串的近千个岛屿,岛屿大小不一,从小岛到两百平方英里的岛屿不等。季风和气流在群岛周围水域季节性地交汇,引发海洋深水区低温和富于营养的水流上升至表层,这样的水流又叫上升流。岛屿坐落在高盐分的台湾暖流(黑潮分支)交汇处,长江和钱塘江的径流形成了黄海水团和微咸水水域洋流。长江江口水流向舟山群岛北部的中国东海排出,从而使供给的水质具有丰沛有机的特质。
地图1 嵊泗列岛
混合的多种水系形成的锋面促成了一个能够维持各种海洋生命的环境。这样的水系肥沃了浮游生物,为鱼类和其他海洋生命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后者又为食物链更高层的海洋生物提供了养料。舟山海岸线的特点是:悬崖峭壁和凹凸不平的海床分割了浅滩,这进一步促成了生物的多样性。这些环境特征的结合,使得环绕舟山群岛的水系成为中国东海最多产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1](www.xing528.com)
清代,舟山渔场的主要商业化鱼类品种是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这些物种都有与海水温度的季节性变化相吻合的长距离洄游模式。随着春末夏初水温的上升,这些鱼群离开位于近海深水域的过冬基地,游入舟山岛屿附近的浅海水域产卵。它们沿着浙江海岸从北向南洄游。[2]海水温度季节性的变动与长江口江水排放和海潮的循环相符。春夏时节,这些水文条件创造出一个温暖的低盐分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好处于极有益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长的岛屿附近的水域。
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前往舟山群岛附近水域产卵,并从旺季聚集的微生物中获益,因为微生物有助于鱼类的繁殖和生长。[3]乌贼在4月末至7月初进入舟山附近水域,大黄鱼在五六月份进入舟山附近水域。另外,还有比较小的大黄鱼在秋天抵达产卵。舟山群岛的主要鱼汛随着这些鱼儿的年度性洄游而产生。[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