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影响长江经济带

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影响长江经济带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集群数量不断增加。湖北省百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从业人员142万人,上缴工商税金489.4亿元,同比增长17.8%。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湖北省沿江产业集群的定位和发展必将带来较大影响。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各地环保督查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湖北省中小产业集群发展进程减缓,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减弱。

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影响长江经济带

1)湖北省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

(1)湖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概况。

集群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全省百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实现销售收入16901亿元,同比增长8.5%,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的37.4%;上缴税金489.4亿元,同比增长17.8%,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和17.5个百分点。其中,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有2个,超过500亿元的有6个,超过100亿元的有53个,超过50亿元的有74个,超过30亿元的有91个。湖北省企业集群稳步发展,影响力不断扩大[37]。

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湖北省百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从业人员142万人,上缴工商税金489.4亿元,同比增长17.8%。孝感市(高新区、汉川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解决就业人口8.1万人,增强了区域经济活力,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纺织业一直是汉川市马口镇的经济主导产业,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0%由纺织业提供,工业税收的80%来自纺织业,第三产业收入的80%也源于纺织业的拉动。该集群还带动了孝南、安陆等周边县市纺织业、服装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辐射作用明显。湖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效应突出,带动区域就业[38]。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湖北省百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累计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奖励267项;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8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36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301家;获得发明专利(包括实用新型专利)5629项;在研产学研项目712个。襄阳市10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个,获授权专利技术295项,在研产学研合作项目60项。宜昌市10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36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获授权专利技术477项,在研产学研合作项目70项[39]。集群企业内部联系密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湖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地图。

武汉市各区形成特色产业。从产业空间布局来看,以五大产业基地为例,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分布在全市不同地方。国家存储器基地在东部的东湖高新区;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在西部临空港经开区;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在北部的新洲区;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在西南部的武汉经开区;大健康产业基地则主要分布在东湖高新区、江夏区等。

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亮点纷呈。在光电子信息产业方面,2020年4月30日,武汉与华为公司签订“关于联合打造鲲鹏生态、发展鲲鹏计算产业”的战略合作协议,同日揭牌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当年5月,华工激光研制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在江铃汽车车间上岗,定位精度可达0.03 mm,堪比绣花针,能实现7天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首次替代了此前购买的进口设备。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2020年6月12日,东风公司技术中心试制车间,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L4级5G自动驾驶汽车——Sharing-VAN正式量产下线。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华大基因武汉“火眼”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被复制到沙特等全球多地。2020年6月,全球领先、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迈瑞医疗在武汉开工全球第二总部[40]。

“光芯屏端网云智”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湖北省将“芯屏端网”进一步拓展为“光芯屏端网云智”七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形成硬件软件齐头并进、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湖北省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光谷就集聚了100余家5G产业链企业。

“3851”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湖北省将进一步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3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巩固提升装备制造、钢材及深加工、食品烟草、能源、家电、石化、纺织服装、建材等8个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商业航天、氢能、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5个新兴前沿产业;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工程设计、大数据、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等一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3)湖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企业技术含量低,产业创新能力较弱。湖北省很多区域性产业集群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行业,而高新技术行业少,产品附加值低,集群缺乏核心竞争力。例如,纺织、铜冶炼、农产品初加工等行业,由于企业大都处于价值链末端,仍然依靠传统的廉价资源和劳动力来进行价值创造,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产业集群的形成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间关联度弱,产业结构竞争力不高。湖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主要以外力驱动为主,集群产业链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配套能力仍然不强。部分集群只达到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但相互之间的技术、信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紧密,没有发挥产业集群的最大优势;产业链的设计缺乏国际视野,产业布局不合理,区域的个性化、特色化未能充分体现。而且,因为缺乏龙头企业的引导,企业之间的联系薄弱,产业集群的有效性不高。

集群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湖北省沿江产业集群的定位和发展必将带来较大影响。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各地环保督查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湖北省中小产业集群发展进程减缓,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减弱。产业集群的社会化服务配套体系还有待完善,很多产业集群区域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对企业的供给不足。

2)湖北省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让中小企业再一次认识到实体经济的局限性及数字化的重要性,中小企业需要积极谋求转型,发挥数字经济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促进作用。

(1)湖北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相关政策制度利好。湖北省政府办公厅于2020年12月印发了《支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若干政策》,出台“技改13条”。此次技改政策有助于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湖北虽遭遇疫情汛情等多重冲击,但工业经济加快复原重振,规上工业增速自5月起连续保持正增长,累计降幅由一季度的45.8%收窄至1~12月的6.1%。工业行业增长面由一季度的7.3%升至1~12月的19.5%。“技改13条”包括支持重点项目实施技改、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推进机制等四个方面。其中,对符合智能化升级、集群化发展、服务化延伸、绿色化转型、安全化管控等支持方向且总投资2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采取全省竞争择优方式确定支持对象,按照项目设备购置额的8%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实施技术改造后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的工业企业,分别给予1000万元、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不同档次奖励。[41]

数字经济应用初始实现规模化。湖北省政府坚持以“两化三融合”为主线,突破性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通过实施5大数字新基建、7大数字新产业、3大数字新融合工程,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数字经济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城市治理、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力争用3年时间,在数字经济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成为全国5G先用先试城市,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成为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助推形成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武汉模式。

数字化转型发展迅速但深度不够。目前,在制造业产能过剩困局及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纷纷布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此外,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也处于稳步建设之中。工业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搭建了稳健的基础设施。但是,目前湖北省大多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聚焦在研发、制造及营销环节,真正实现集成互联、智能协同的制造企业屈指可数。

(2)湖北省三大数字“新融合”,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技术的倍增作用,全面促进产业和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依托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贡献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化转型“武汉方案”:推广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创建国家“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以企业智能化改造行动计划为抓手,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在每个重点产业形成一批标杆性的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加速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发展数字化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模式,持续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工业大数据管理能力评估贯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对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服务业数字化提升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新零售,推行“无接触配送”,鼓励开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生鲜电商、智慧菜场及各类门店到家等新业态新模式;实施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动,支持一批智能物流项目建设。

农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武汉样板”。加快农业大数据发展,实施农业基础大数据平台项目;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先进飞防技术,推进智能农机应用;设立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根节点,建设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和应急指挥平台;探索农产品电子合格证制度,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引导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数字化改造;择优选择一批渔业养殖主体实现数字化建设,建成一批数字渔场;强化电商企业与农业市场主体对接,建设“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项目。

[1]http://tjj.hubei.gov.cn/tjsj/tjfx/qstjfx/202004/t20200421_2236918.shtml(湖北省统计局2020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2]http://tjj.hubei.gov.cn/tjsj/tjfx/qstjfx/202004/t20200421_2236918.shtml(湖北省统计局2020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3]http://tjj.hubei.gov.cn/tjsj/tjfx/qstjfx/202004/t20200421_2236918.shtml(湖北省统计局2020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4]http://tjj.hubei.gov.cn/tjsj/tjfx/qstjfx/202004/t20200421_2236918.shtml(湖北省统计局2020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5]http://tjj.hubei.gov.cn/tjsj/(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整理)。

[6]http://tjj.hubei.gov.cn/tjsj/(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整理)。

[7]http://tjj.hubei.gov.cn/tjsj/sjkscx/tjyb/tjyb2020/(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统计月报整理)。

[8]http://tjj.hubei.gov.cn/tjsj/tjfx/qstjfx/202007/t20200720_2685212.shtml(湖北省统计局数据解读)。

[9]http://tjj.hubei.gov.cn/tjsj/tjfx/qstjfx/202101/t20210119_3268441.shtml(湖北省统计局数据解读)。(www.xing528.com)

[10]http://tjj.hubei.gov.cn/tjsj/(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整理)。

[11]http://tjj.hubei.gov.cn/tjsj/sjkscx/tjyb/tjyb2020/(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统计月报整理)。

[12]http://tjj.hubei.gov.cn/tjsj/tjfx/qstjfx/202101/t20210119_3268441.shtml(湖北省统计局数据解读)。

[13]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局。

[14]http://tjj.hubei.gov.cn/tjsj/(湖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

[15]http://tjj.hubei.gov.cn/tjsj/sjkscx/tjyb/index.shtml(湖北省统计局2020年1~12月统计月报)。

[16]数据来源:2020年度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17]http://www.hubei.gov.cn/hbfb/bmdt/202103/t20210318_3407376.shtml(《2020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8]数据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19]http://jxt.hubei.gov.cn/bmdt/jjyx/202102/t20210201_3327934.shtml(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http://jxt.hubei.gov.cn/bmdt/jjyx/202102/t20210201_3327934.shtml(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1]http://jxt.hubei.gov.cn/bmdt/jjyx/202102/t20210203_3333871.shtml(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部门动态)。

[22]http://jxt.hubei.gov.cn/bmdt/jjyx/202102/t20210203_3333871.shtml(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经济运行)。

[23]http://jxt.hubei.gov.cn/bmdt/jjyx/202102/t20210203_3333871.shtml(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经济运行)。

[24]http://jxt.hubei.gov.cn/bmdt/jjyx/202102/t20210204_3336078.shtml(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经济运行)。

[25]http://jxt.hubei.gov.cn/bmdt/jjyx/202102/t20210204_3336078.shtml(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经济运行)。

[26]http://www.casted.org.cn(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27]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局。

[28]http://zscqj.hubei.gov.cn/fbjd/xxgkml/sjfb/202012/t20201228_3133584.shtml(湖北省知识产权局)。

[29]http://www.hg.gov.cn/art/2021/2/17/art_7103_1379138.html(黄冈市人民政府)。

[30]数据来源:2021年湖北科技工作会议。

[31]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年鉴——2020》。

[32]数据来源: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33]http://www.casted.org.cn(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3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327195553212469&wfr=spider&for=pc(武汉发布公众号)。

[35]数据来源: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36]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局。

[37]数据来源: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38]数据来源:《湖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和升级研究》。

[39]www.hubei.gov.cn(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40]数据来源:《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

[41]数据来源:《支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若干政策》(湖北省政府2020年12月21日发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