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越来越重视其投资取向、产品定位、销售策划、企业形象策划(CIS)和企业文化的营造。毫无疑问,以上这些方面都是企业生存不可缺少的要素。大方向的策划完成了,产品开发、生产组织、成本控制等问题都要进入企业的工作日程。其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要素,就是质量控制问题,也就是TQC、TQM和ISO系列标准化体系所要做的事情。没有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没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企业最终会失去市场,上述的策划也就失去了基础,成为空中楼阁。也许很少有企业的最高决策者会认真考虑一下,设备管理是否也需要策划与设计。
不少企业的最高领导往往把设备管理理解为企业设备台账管理与设备维修,把设备管理组织看成是救火队。他们还往往认为搞生产、抓工艺的是为企业创效益的,而搞设备管理的是花钱的。设备正常运转,大家相安无事。设备出了问题,影响了生产,他们才想到设备管理人员,抱怨和责备他们工作没有做好。他们很少有人认真思考一下,企业的设备管理到底处于什么位置,更谈不上要认真地策划和设计一下设备管理模式了。
笔者近年来走访了十几个国家,广泛涉猎了国外的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和方法,同时也对国内的许多大、中型企业进行过深入的调查,深感企业设备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设备管理不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惨重。目前,一些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对此仍没有清醒的认识。(www.xing528.com)
例如,有的企业设备前期管理环节薄弱,设备引进失误,投资不当,损失可达几千万或上亿。有的设备长期不能达产、达标,有的不能与使用期管理衔接,给设备维护、保养及备件供应带来无穷后患,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严重失衡。有的企业因使用期管理不善,生产中设备故障不断,维修费用和备件资金占有量居高不下,甚至超过了利润水平,高达总生产费用的20%。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决策者反而更容易误认为设备管理只会花钱,不会创效益。设备管理组织被贬到更低的地位。他们不断地去救火,不断被动地应付设备上的各种突发问题,永无安宁之日,却从来得不到真正的重视。不少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称自己是企业的二等公民,被戏称为“看门狗”、“替罪羊”。所谓“看门狗”,每到节假日,别人可以休息,搞设备的人要留在厂里加班加点;“替罪羊”,设备正常,本该如此,设备故障,出了质量、安全问题,都归咎于设备管理人员。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完全陷入恶性循环状态。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长期没有认真地进行“设备管理”的策划、设计和系统思考。
如果我们把企业全系统比喻成一个用木板箍起来的木桶,设备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就像其中一块木板。这样一个木桶,如果仅仅“设备管理”这块“木板”最短,木桶的装水“水平”不会超过最短这块木板的高度。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如果“设备管理”这个子系统不良,则会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总系统的水平。1997年广州设备管理与维修国际会议明确提出“设备管理是生产力”这个口号。为什么要这么提?道理很简单,不良的设备管理可以使企业损失生产力,反过来,科学的设备管理必然给企业创造生产力,从这种意义上讲,设备管理是生产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