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逻辑框架法在援助项目计划管理和评估中的应用

逻辑框架法在援助项目计划管理和评估中的应用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已有2/3的国际组织把逻辑框架法作为援助项目的计划管理和后评价的主要方法。在项目后评价中采用逻辑框架法有助于对关键因素和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的、合乎逻辑的分析,使之更易理解。

逻辑框架法在援助项目计划管理和评估中的应用

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1970年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设计、计划和评价的工具。目前已有2/3的国际组织把逻辑框架法作为援助项目的计划管理和后评价的主要方法。该法不是一种机械的方法程序,而是一种综合、系统地研究、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是一种概念化论述项目的方法,即用一张简单的框图来清晰地分析一个复杂项目的内涵和关系,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通过分析其间的关系,从设计策划到目的、目标等方面来评价一项活动或工作。在项目后评价中采用逻辑框架法有助于对关键因素和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的、合乎逻辑的分析,使之更易理解。它为项目计划者和评价者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用以确定工作的范围和任务,并通过对项目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需的手段进行逻辑关系的分析。

逻辑框架法的核心概念是事物的因果逻辑关系,即“如果”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这些条件包括事物内在的因素和事物所需要的外部因素。

(一)逻辑框架法的结构模式

逻辑框架法的结构模式见表10-9,它由4×4阶矩阵模式组成。

10-9 逻辑框架法的结构模式

978-7-111-45112-9-Chapter10-11.jpg

(二)逻辑框架法的常规应用

逻辑框架法通过对项目设计的清晰描述,以便更清楚地了解项目的目的和内容,从而改进和完善项目的决策立项、项目准备和评估程序。该方法立足于项目的发展变化,为获取项目满意的结果,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综合分析,主要包括:

1.由结果来判断其管理水平

立项主要立足于项目的目的和目标,具体建设内容是次要的。项目成功与否的测定主要是判断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项目的结果是对管理的最好判别。

2.从项目实践中学习

由于项目实践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不断地从项目实施结果中学习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此而言,项目实施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3.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项目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部分。项目的实施必然与外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与各种机构和其他项目关系密切,对项目的分析应该是系统的、全面的。

4.项目目标与条件

各种项目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主要包括:投入与产出,内、外部条件,实现的目标等。

5.原因和后果

逻辑框架法的核心是分析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后果之间的关系,即项目不同层次目标间的因果关系,包括垂直逻辑关系和水平逻辑关系。

应用逻辑框架法进行计划和评价时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必须对项目最初确定的目标进行清晰的定义。因此,在应用逻辑框架时要对项目的以下内容清楚地做出描述:①清晰并可度量的目标;②不同层次的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联系;③确定项目成功与否的测量指标;④项目的主要内容;⑤计划和设计时的主要假设条件;⑥检查项目进度的办法;⑦项目实施中要求的资源投入等。

(三)逻辑框架法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1.层次

如表10-9所示,逻辑框架法把因果关系划分为四个层次,即:

(1)目标(Goal)。这里的目标通常是指高层次的目标,即宏观计划、规划、政策和方针等,该目标可由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实现。宏观目标一般超越了项目的范畴,是指国家、地区、部门或投资组织的整体目标。这个层次目标的确定和指标的选择一般由国家或行业部门负责。

(2)目的(Objectives or Purposes)。这里的目的是指为什么要实施这个项目,即项目直接的效果和作用。一般应考虑项目为受益目标群体带来什么,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成果和作用。这个层次的目标由项目和独立的评价机构来确定,其指标由项目确定。

(3)产出(Outputs)。这里的产出是指项目干了些什么,即项目的建设内容或投入的产出物,它一般应提供出项目可计量的直接结果。

(4)投入和活动(Inputs and Activities)。该层次是指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内容,主要包括资源的投入量和时间等。

2.垂直逻辑关系

以上四个层次由下而上形成了三个逻辑关系。第一级是如果保证一定的资源投入,并加以很好的管理,则预计有怎样的产出;第二级是项目的产出与社会或经济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第三级是项目的目的对整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更高层次目标的贡献关联性。其逻辑关系称为“垂直逻辑”,可用来阐述各层次的目标内容及其上下间的因果关系,如图10-2所示。

3.水平逻辑关系(www.xing528.com)

逻辑框架法的垂直逻辑分清了评价项目的层次关系。每个层次的目标水平方向的逻辑关系则由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重要的假定条件所构成,从而形成了逻辑框架法的4×4阶逻辑框架。水平逻辑的三项内容主要包括:

(1)客观验证指标(Objective Verifiable Indicators)。各层次目标应尽可能地有客观的可度量的验证指标,包括数量、质量、时间及人员等。在项目后评价时,一般每项指标应具有三个数据,即原来预测值、实际实现值、预测值与实际达到值间的变化或差异值。

978-7-111-45112-9-Chapter10-12.jpg

图10-2 垂直逻辑中的因果关系图

(2)验证方法(MeansofVerification)。验证方法包括主要资料来源、监测和监督手段以及验证所采用的方法等。

(3)重要的假定条件(Important Assumptions)。重要的假定条件主要是指可能对项目的进展或成果产生影响,而项目管理者又无法控制的外部条件,即风险。这种失控的发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项目所在地的特定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例如公路交通项目的建设,管理者无法控制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是运输市场(运输方式、运输量、交通量等)的变化,其变化可能使项目失败,也可能使项目十分成功。这类风险还包括地震洪水、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等。其次,政府在政策、计划、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失误或变化也会给项目带来严重的影响。例如,有的国家有些产品价格极不合理,即使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完成得很好,经济效果也可能会很不理想。第三种不确定性因素是管理部门的体制问题,可能会使项目的投入产出与其目的、目标相分离。

项目的假定条件很多,一般应选定其中几个最主要的因素作为假定的前提条件。通常项目的原始背景和投入/产出层次的假定条件较少,而产出/目的层次间所提出的不确定性因素往往会对目的/目标层次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宏观目标的成败取决于一个或多个项目的成败,因此最高层次的前提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四)逻辑框架法的应用

在国际上,逻辑框架法已广泛应用于项目的策划设计、风险分析、评估、实施检查、监测评价和可持续性分析的实践中,成为一种通用的方法。

为了建立逻辑框架法的目标层次,可用问题树和目标树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在后评价中建立目标树的目的是为了分析问题,找出问题间的因果关系;分清各目标的层次关系,确定项目的主要目标。换言之,某个建设项目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某个问题。一般应采用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技术对目标问题进行分析,以确定问题的原因和后果。对问题的分析可以形象地用一棵树的模型来表示,而解决问题是项目的目的,因此可以与问题树一一对应地建立一棵目标树。有些问题可能与项目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项目的目标一旦实现,问题就可以解决,关键取决于其他外部条件或风险,需要从战略上采取措施。当然,这些措施不可能由项目自身来实现,而需要对项目的工作进行密切监督和监测,甚至需要政府或其他机构采取措施予以干预,在逻辑框架法中则表现为“重要的外部条件”。

问题树和目标树的建立是编制逻辑框架结构的基础,可以作为后评价分析中的一个步骤。目标树的建立可分为两步:问题分析和目标分析。

(1)问题分析。问题分析的步骤包括:记录下所有的问题,选择核心问题,在核心问题下列出问题的直接原因,在核心问题上列出问题的直接效果,在直接原因下和直接效果上列出间接原因和间接效果。这样就构成了以核心问题为中心的树和树枝。

(2)目标分析。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建立目标树,项目的目的一般应在设计文件中有所表述。项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是目标树的核心,要按因果关系来确定目标的层次。在目标树中应以目的与达到目的需采用的手段的逻辑关系来表示其因果关系。

(五)项目后评价中的逻辑框架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分析评价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以确定项目的成败。项目后评价通过分析项目原定的预期目标、各种目标的层次、目标实现的程度和原因,用以评价效果、作用和影响。

1.指标的对比

与项目计划阶段的逻辑框架法不同,项目后评价逻辑框架法的客观验证指标一般应反映出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及其与原预测指标的变化或差异。因此,在编制项目后评价的逻辑框架之前应建立一张指标对比表,以找出在逻辑框架中应填写的主要内容。其对比表见表10-10。

10-10 项目后评价逻辑框架指标对比表

978-7-111-45112-9-Chapter10-13.jpg

2.主要分析评价对象

建立项目后评价逻辑框架的目的是依据其中的资料,确立目标层次间的逻辑关系,用以分析项目的效率、效果、影响和持续性。

(1)效率(Efficiency)。效率主要反映项目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反映项目把投入转换为产出的程度,也反映出项目的管理水平。效率分析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监测报表和项目完成报告。项目的监测系统主要是为改进效率提供信息反馈而建立的;项目完成报告主要反映项目实现产出的管理业绩,核心是效率。分析和审查项目的监测资料和完工报告是后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用逻辑框架进行效率性分析的基础。

(2)效果(Effectiveness)。效果主要反映项目的产出对目的和目标的贡献程度。项目的效果性主要取决于项目对象群对项目活动的真实反映。对象群对项目的行为是分析的关键。在用逻辑框架进行项目效果分析时要找出并查清产出与效果间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重要的外部条件。

(3)影响(Impact)。项目的影响估价主要反映项目的目的与最终目标间的关系。影响分析应评价项目对外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作用和效益。应用逻辑框架进行影响分析时要分清并反映出项目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和项目以外因素对社区的影响。通常,项目的影响分析应在项目的效率和效果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有时也可推迟几年单独进行。

表10-11为某城市交通项目后评价逻辑框架。

10-11 某城市交通项目后评价逻辑框架

978-7-111-45112-9-Chapter10-14.jpg

对于上述三种方法的应用,由于其内容、要求以及比较的重点不同,因此,在具体进行项目后评价时,会面临方法的选择问题,选择不当势必影响后评价的质量。由此可见,在进行后评价时正确地选择后评价的方法极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