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实施创新驿站政策所要取得预期效果的总体意向。创新驿站政策主体是按照内在价值追求和未来发展态势外在导引相统一的准则来确立政策目标。如同任何创新政策都体现着国家意志,反映着国家整体战略发展目标一样,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目标同样在于强调社会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和创新发展的可持续性。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内外部条件和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和限制,以及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目标本身的多元化,厘清和确定技术转移服务目标,使其真正明确化、具体化、易于表达和掌握,就成为中国创新逻辑评价模型构建中的首要工作,从而指明创新驿站政策实施方向,支配创新驿站政策实施过程,规定政策结果所达到的预期水平。正如马克思指出,一个目的如果不是特殊的目的,就不成其为目的,正如同行动如果没有目的就是盲目的、无意义的行动一样[9]。
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目标通过相关公共政策话语传递和交流,考察和分析创新驿站相关政策话语活动和现象是了解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目标以及政策运行机制的重要路径。创新驿站相关政策文本负载着社会历史条件下政策主体的特定价值,蕴含着政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限制,反映着相关政策客体的发展诉求,隐含着所要达到的施加于创新领域的预期形塑效果。因而,研究对创新驿站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试图厘清经由创新驿站政策文本所展现出的较为完整的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目标体系。
(一)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目标分析方法
由于文本易取得性和公开性[10],内容丰富性和关联性等特点,提供了对于不同层次政策文本分析的可能性。Fairclough(1992,1995)就肯定了文本分析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价值,认为社会科学研究有更加广泛地采用文本分析的必要[11][12]。创新驿站政策相关文本分析,倾向于文本意义的诠释。研究遵循着政策文本分析的相关概念和思想,以《中国创新驿站试点工作方案》(国科火字〔2010〕115号)为核心,综合分析创新驿站其他相关政策,主要采用以下2种研究方式,旨在实现探究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目标的研究目的。
一方面,从语义学和语用学角度出发,研究强调对创新驿站政策文本名称、内容、语词、语句、文法的探究,正如Ozga(2000)指出政策文本的类型、文法和语句结构可透露出政策制定者对于政策文本的影响[13]。采用杨正联的公共政策文本解读分析框架,由于行动语句以规范性的语气设定了相关主体(包括公共权力的使用者和社会主体)的行为方式或行为取向,这部分语句内容集中体现了公共政策话语的“以言行事”性质[14]。研究试图从行动语句分析中提炼出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目标体系。另一方面,研究强调创新驿站相关政策文本的比较分析,通过创新驿站相关政策文本语义关系分析为技术转移服务目标的充分性、准确性和关联性提供佐证。
图4-2 公共政策文本分析理论框架
自21世纪初开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就成为完善技术转移机制的重要手段。研究选取2006—2010年5年间国家科技部等相关领导机构颁布的与创新驿站发展关系密切的指导性文件作为研究对象(见表4-1)。
表4-1 创新驿站政策样本文本信息表
(二)创新驿站政策文本分析
从语言学的角度,政策文本名称是文本分析关注的重要方面。2010年国家科技部颁布《中国创新驿站试点工作方案》(国科火字〔2010〕115号),政策试点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政策治理方式,创新驿站试点工作则体现出政策文本对所规划的创新驿站发展的局部性、分权性、阶段性的重视,因而,其规划的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目标也呈现出一定的时空维度。
立足于政策内容角度的政策目标剖析,主要通过对《中国创新驿站试点工作方案》(国科火字〔2010〕115号)语句分析,形成表4-2。实是语句和行动语句之间有明显单独的评价语句存在,肯定了创新驿站符合政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行动语句中的“形成”“建立”“实现”等语词直接表明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目标方向,而“提升”“完善”“加强”“鼓励”等语词则暗示创新驿站政策需要调整和改变的中国创新实践方向。
表4-2 《中国创新驿站试点工作方案》语句分析(www.xing528.com)
立足于创新驿站相关政策文本角度,研究分析了创新驿站中观和微观指导政策文本,有关创新驿站政策内容部分多以行动语句出现,将其中《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国科发火字〔2007〕609号)、《科技部工作要点暨任务分工方案》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中,有关创新驿站政策内容整理后形成表4-3。
表4-3 创新驿站相关政策文本语句分析
由于《中国创新驿站试点工作方案》(国科火字〔2010〕115号)以及相关政策文本中归纳出的行动语句本身使用的语词和语句较为具体,主要存在2种类型的行动语句,一方面采用“深化”“完善”“加强”“加快”等语词表明技术转移服务目标宏观倾向;另一方面采用“建设”“促成”“形成”等语词说明政策行为具体指向,因而可依据语句表述的主要意义和价值倾向进行主题归类。
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目标研究中,选取主题而不是单词作为分析的基本单元,即将句子分解为基本主题,研究定义的基本主题仅存在于一个段落内,如将其进一步分解就没有任何意义,并且当政策文本所表达的行动主体、行动客体、行动目标和行动种类中任何一方面发生变化时,就产生了新主题。例如,政策文本中表述“建设中国创新驿站内部工作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支持中国创新驿站的运行和管理”以及“运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绩效考评和标杆管理法,实现网络内相关知识、经验和技能的迅速推广应用,形成能力持续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培养技术转移高端服务人才和品牌技术转移机构”[15],可按其表达的内部价值追求,结合相关理论,提炼主题话语,并将其归类于创新站站组织管理主题域中,初步归类后形成表4-4。
表4-4 创新驿站政策主题域归类
续表
创新驿站组织管理主题域主要反映政策实施所依托的创新驿站自身高效运转,稳步发展诉求,即通过创新驿站自身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的构建,奠定政策实施和发展根基,为实现相关政策目标奠定基础。创新驿站政策社会发展主题域旨在提升与科技创新相关的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使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提升国民创新意识,增强政府科技治理素质,重塑社会整体创新文化。
创新驿站政策经济主题域主要包括创新驿站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主题和创新经济成长主题。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子主题旨在引导包括创新中介服务相关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效配置,调整创新资金和科技项目流向,调整创新资源存量结构,并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果,从而促进创新经济效益最大化。创新经济成长子主题主要表现为创新驿站充分利用社会资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资本投入,实现创新融资体系的完善,推动技术转移等相关创新活动,使得经济发展保持一个适当的发展增速,从而实现创新生产能力与社会创新需求相平衡。
创新驿站政策创新调控主题域主要涵盖通过保证创新主体高效合作,促进创新生产关系完善,促进各创新中介机构有效运转,从而实现创新多层面发展要求,以良好的协同实现创新能力水平质的飞跃,进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根基。通过调整创新需求结构,促进充分就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际创新合作。鉴于结构性设备闲置和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创新驿站政策宏观调控目标着眼于调整创新需求结构,鼓励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面向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政策扶持构建技术交流和技术交易的信息平台,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开拓国际科技合作空间,有效面对科技外事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积极融入国际科技合作和科技交流中,推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国际合作纵深化发展,提升创新价值链位置,从而实现为国家科技外交战略、为国民经济、为科技发展战略服务。
通过创新驿站政策文本中基本主题分析,全面反映创新驿站政策实施领域,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创新驿站政策导向,突出经济目标和宏观调控目标,囊括组织管理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明确化、系统化的创新驿站政策文本主题分解,为界定不同性质目标,发挥创新驿站内在功能,界定政策实施力度和政策实施范围提供基本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