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探究区域土—碳耦合机理的研究进展

深入探究区域土—碳耦合机理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土—碳”耦合研究是近年来土壤学和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土地利用不仅改变土壤的碳通量,而且影响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碳通量研究。土地利用不仅改变地表覆盖,而且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的碳通量[33]。其中,不同的管理措施是造成土地利用变化后土壤碳通量差异的根本原因[35]。

深入探究区域土—碳耦合机理的研究进展

区域“土—碳”耦合研究是近年来土壤学和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土地利用不仅改变土壤的碳通量,而且影响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1)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碳通量研究。土地利用不仅改变地表覆盖,而且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的碳通量[33]。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大量针对土地利用与土壤碳通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草地转化为农田一般会增加土壤碳通量[34]湿地转化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也会增加土壤的碳通量[35],而森林转化为农田可能会造成土壤碳通量的增加[36]或减少[37],这种差异主要与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农田管理措施有关[38]。另外,与自然植被转化为农田不同,耕地恢复为林地或草地则会减少土壤碳通量,退耕还林、还草使土壤碳储量分别增加18%和19%,农田转变为次生林使土壤碳储量增加53%[39]。其中,不同的管理措施是造成土地利用变化后土壤碳通量差异的根本原因[35]。(2)土地利用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土地利用活动如城市化过程、森林砍伐、农业耕作、土地废弃等对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产生重要影响[40-41]。总体而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的净碳排放占1990—2010年全球人类活动碳排放的12.5%[42]。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碳收支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城市化[43-44]和森林砍伐[45]是造成区域碳排放的重要因素,而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如农林活动)等则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碳蓄积[46]。比如,19世纪80年代,美国土地管理所带来的碳汇抵消了美国化石燃料碳排放的10%~30%[40];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活动(特别人工造林)引起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大约为0.45 Pg C[47]。(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