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国资本、技术以及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的流入,与中国的一般劳动力、土地以及自然资源等要素相结合实现了要素国际型合作专业化生产,其结果不仅使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本章将在分析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对中国的引资与出口形成的挑战的基础上,结合前文论述的要素稀缺性决定直接投资和贸易收益国际差异基本原理,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提出一些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198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仅为9.20亿美元,至2013年该金额已经高达1 175.86亿美元。外国资本、技术以及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的流入,与中国的一般劳动力、土地以及自然资源等要素相结合实现了要素国际型合作专业化生产,其结果不仅使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如图7.1所示,1979—2013年间,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93.30亿美元上升到41 589.93亿美元,增长了140.8倍,同时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也从0.82%上升到11.76%。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的促进下,中国贸易大国地位逐渐形成,2009年中国的出口贸易额超越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
图7.1 1979—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数据库。
然而,正如现有文献指出的,中国的引资与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大国与引资大国的地位形成是中国县级政府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与土地价格以及优惠的引资政策相互竞争的结果(张五常,2009)。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劳动力要素的稀缺性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劳动力价格在不断上升,导致国内的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向南亚与东南亚国家转移。本章将在分析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对中国的引资与出口形成的挑战的基础上,结合前文论述的要素稀缺性决定直接投资和贸易收益国际差异基本原理,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提出一些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